- 主题:济南战役决策始末 (转载)
王耀武在果军里面算是数一数二的,粟裕没看错人。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对王耀武的评价很高,所以对攻济信心不足。
--
FROM 216.240.30.*
这就是“势”的作用了,再优秀的将领都守不住。
人心散了。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王其实不想死守的,但是凯申帝逼着他必须死守,凯申帝也看出济南一丢山东全境都得沦陷,残存的几个小城市到时候无关大局了。只是王和凯申帝都没想到济南丢的如此快,援军来的如此不积极。
--
FROM 216.240.30.*
人心散了,所以吴化文的心思才会活泛,对吧?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倒不是,济南战役其实王守得不错的,只是吴化文的倒戈和山东兵团不要命的连续攻击出乎他的意料,后来的锦州和天津都是一天拿下。
--
FROM 216.240.30.*
伤亡这么大,看来我是想得过于简单了。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济南战役挂了两个师级干部,并没有你想的那么轻松。实际攻城的只有四个纵队11万人,尽管有吴的两万人起义,整个攻城伤亡仍然有2.6万人,占攻城部队的1/5以上,速下济南是山东兵团用命拼出来的。济南第一团和济南第二团都是在内城攻击战中产生的。
--
FROM 216.240.30.*
王耀武攻防兼备,没有明显的短板。
陈明仁似乎守强于攻?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济南的城墙极为坚固和高大,内墙高14米,厚10米,王耀武只是作战意志没陈明仁那么坚定,但是军事策略上还是很有一套的,在吴化文倒戈后绝大部分守军仍然没有出现分崩离析的情况就不容易了。在攻城的最艰难阶段,连许和尚都动摇了想休整补充等援军过来再打,因为他的预备队十
: 菡馐辈坏握蕉疑送霾抑兀丫薇捎昧耍诔峭耆强孔乓幌哒绞康牟慌挛牲连续作战啃下来的。
--
FROM 216.240.30.*
真不容易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被坊间津津乐道的助攻改主攻背后是九纵近万人的伤亡,占全纵队近一半。
--
FROM 216.240.30.*
这都能触发敏感词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陈明仁的成名作惠州之战就是主攻,抗战中远征军强攻下日军的松山要塞和龙山。四平主守是因为之前野战中部队损失不小,对东野不占优势,固守待援才是上策。太祖后来接见他的时候都当着101的面夸奖过他的水平。
--
FROM 216.240.30.*

对,死守四平成功之后的待遇让人齿冷。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陈明仁无能而是国民党的大染缸容不下他这样不喝兵血不会溜须拍马的人。
--
FROM 216.240.30.*
对,这段际遇《陈明仁传》里面也提到过。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的蹉跎不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十年内战时期他就因为和蒋鼎文不合,被解除兵权当了个参议,后者就是豫湘桂大溃败的责任人之一,直到四年后的抗战开始才重新掌兵。
--
FROM 216.240.30.*
幸亏陈明仁没有参与围追堵截,嘿嘿。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他的黄埔一期加能力,怎么也不会比粤系的薛岳差,但围追堵截红军的就是和陈小鬼关系不错的薛岳。
--
FROM 216.2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