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问个超纲的话题:托洛茨基的理论和后来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
我觉得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里强调的还是所有制问题。
另外他承认资产阶级法权在社会主义阶段仍然存在保障了按劳分配的合法性,我觉得这是对今天中国最大的影响。
【 在 xiaojoshual 的大作中提到: 】
: 哥达纲领批判影响最大的核心内容是全文最开始的那几段,关于劳动,权利,分配的那一部分。
: 马克思对于共产主义该如何建设,如何实现,甚至共产主义的样态都是没有啥论述的,恩格斯说,你想从我们这里得到共产主义的样式特征,对不起我们这里没有。恩格斯对于具体形态倒是有过一些论述,应该是反杜林论中稍许提到了。
: 马克思的思想不是政治经济学,而是政治经济学批判,他只是从理论上给你解释现在这么干肯定是死的,然后再根据现在这么干为啥行不通给一个理论上的终极形态,至于中间怎么干,马克思也不知道。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哲学,这是马克思超越前人哲学家的点,能动手就别瞎掰掰,先上桌干了再说。
: ...................
--
FROM 124.64.16.*
翻译的问题。相关段落如下
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所以,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所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例如,社会劳动日是由所有的个人劳动小时构成的;每一个生产者的个人劳动时间就是社会劳动日中他所提供的部分,就是他在社会劳动日里的一分。他从社会方面领得一张证书,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社会基金而进行的劳动),而他凭这张证书从社会储存中领得和他所提供的劳动量相当的一分消费资料。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全部领回来。
显然,这里通行的就是调节商品交换(就它是等价的交换而言)的同一原则。内容和形式都改变了,因为在改变了的环境下,除了自己的劳动,谁都不能提供其他任何东西,另一方面,除了个人的消费资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成为个人的财产。至于消费资料在各个生产者中间的分配,那末这里通行的是商品等价物的交换中也通行的同一原则,即一种形式的一定量的劳动可以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相交换。
所以,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法权,虽然原则和实践在这里已不再互相矛盾,而在商品交换中,等价物的交换只存在于平均数中,并不是存在于每个个别场合。
【 在 xiaojoshual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不认为敏感词,狄克他们谈的资产阶级法权来自于哥达纲领批判本身(原文甚至没有这个词),而是来源于国家与革命中关于共产主义...
--
修改:hotpear FROM 124.64.16.*
FROM 124.64.16.*
确切的说,在今天中国私营经济中的“按劳分配”正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里所抨击的德国工人党纲领里的主张,因为所有制不符合社会主义要求。
但是,即便是马本人也不得不承认社会主义阶段仍然有资产阶级法权,这是为今天中国国有经济里实行按劳分配做了最有力的辩护。
【 在 Ray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感觉,你所认为的按劳分配可能部分包含了按资分配,且可能忽视了资含官资在分配时处于主导地位。世界上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都存在处于主导地位的按资分配、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按劳分配。
: 这两年我看过一篇文章分析当代某国按资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大致比例,回头我找找
--
FROM 120.245.116.*
因为社有无产阶级先锋队,从资到共需要革命,社到共无需革命。
【 在 luckyhust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 我的问题实际上是:共产主义既然是生产力高度发达,那么,是如何实现生产力高度发
: 达的?
: ...................
--
FROM 120.245.116.*
没错,以人民为中心是关键,但是争议在于从思想道德层面对先进性的评价。比如追求生活水平的进步和奢靡享乐的分界在哪里?扩大消费需求和浪费的区别又是什么?人民的物质期望是需要尽可能充分满足还是需要人为干预?过去的日常生活水平我们现在人觉得是吃苦,现在的日常生活水平过去人觉得是浪费。这里边的模糊地带就成为了政策摇摆的空间。
【 在 xiaojoshual 的大作中提到: 】
: 共产主义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共产主义强调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是人可以为人,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竞争的根本是社会主义要更适应人的需要,是要社会主义下的人民比资本主义下的人民更像人。
: 而如果反而从生产力的角度去思考,则是数目字管理,什么牺牲一代人苦一苦老百姓换得生产力发展是值得的(并不是不能这么做,而是不能这么认为)这个方向就是根本反马克思主义并且把社会主义引入歧途的。(所以我并不认为敏感词经济建设的逻辑完全照搬斯大林,就是因为他心中人民永远是人民而不是数字,我反对把人民吃的苦视为必须的牺牲来为敏感词辩护逻辑,我认为辩护的逻辑是那时候的人民是不是更有尊严,更积极开心,更像是人,相较于过去生活水平是不是进步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人民承受了本不该承受的苦难,那错了就是错了,局部的错误不能掩盖伟大,因为害怕错误止步不前就不是伟大人物了。当然这里说的人民要和入党誓词随时奉献一切且永不叛党的党员分开)
: ...................
--
FROM 58.251.217.*
没区别,都是不停下革命的脚步直到完成全球赤化。
【 在 luckyhust 的大作中提到: 】
: 托派的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有何区别?
: 谢谢
--
FROM 27.3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