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问个超纲的话题:托洛茨基的理论和后来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
托洛茨基这套嗑的核心是两点,一个是一国无法建成社会主义,一个是先锋队的无限度自我净化,两者是辩证统一的一个问题。
先锋队的无限度自我净化本来是正确的废话,执政党执政后,加入先锋队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自然是什么牛鬼蛇神都进来了,然后不断稀释其先进性,形成新阶级,新的阶级矛盾逐步激化。这就是列宁晚期思想的核心,也是理解敏感词晚年一切行为逻辑的原点。
所以先锋队的无限度自我净化本来是不用有任何争议的一件事,这个话题能够成为争论点本身就是荒谬的。
成为需要讨论的原因在于现实的演进产生的新阶级的力量远远在无产阶级之上,他们会把先锋队的自我净化这件事通过扭曲荒谬化。你要剥夺他们的特供,他们就要折磨老百姓,你让他们能上能下,他们就非暴力不合作瘫痪公众服务。
从文化形态上,新阶级通过赎买,将受到教育的无产阶级改造成”知识分子“,然后解构无产阶级革命,如荒谬成他们将本身意义扭曲后的“肃反”,老干部的“被整”,zz斗争的需要,“牛棚”等符号化的创作等,通过所谓的“人性拷问”,民族主义来分化无产阶级,通过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矛盾,马克思主义最刺痛人性的本质是造反有理虚化为新阶级具备无限解释权异化为无用的神龛的实事求是,从而达到“孩子们受苦了,我们要对他们好一些”的形成新阶级的本质目的。
【 在 luckyhust 的大作中提到: 】
: 托派的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有何区别?
: 谢谢
:
--
修改:xiaojoshual FROM 116.130.209.*
FROM 117.12.145.*
托洛茨基一国无法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在于马克斯主义者语境下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定是消灭私有制,而这种所有制改造必然造成的结果就是全世界资产阶级联合起来,而社会主义公有制体系由于消除私有制的前提,自然无法加入以私有制为基础,以惊险的一跃为主要目的的国际贸易体系。
由于资本主义强大,社会主义弱小,所以必然演进的结果就是要么社会主义一国体系失去生产力的竞争力从而瓦解,要么加入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国际分工体系,从而使得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化为乌有。
因此无产阶级获取胜利的唯一可能就是持续革命,将火烧到全世界,无产阶级取得至少生产力超过全世界一半的地区的革命胜利,在此之前的任何阶段都是同志仍需努力,是不能有累了歇歇脚的前功尽弃的。
一国建成社会主义问题为什么重要,是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哲学内涵,也是宣言最重要的内容,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这是浅显得显而易见的道理,所以没有哪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不认可这个方向的,因为一国社会主义实在是太反智了,声称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只能是阶段性的策略而不可能是本质认知。列宁要搞共产国际,敏感词要抗美援朝援越,输出革命,格瓦拉要从一个胜利开辟另一个胜利,对此问题视而不见就不要唠一国社会主义这套嗑了。由于现实层面的考量,我们可以讨论斑马,旋转木马,是不是马,但纠结于马小虎是不是马就陷入没啥意义的诡辩了,所以今天打哈哈是最有利的。
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这个话题的本质在于讨论的”社会主义“的标准的原因,可以看本贴的回帖。
【 在 luckyhust 的大作中提到: 】
: 托派的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有何区别?
: 谢谢
:
--
修改:xiaojoshual FROM 117.12.145.*
FROM 117.12.145.*
什么叫建成社会主义,印度也叫社会主义,第二国际也叫社会主义,朝鲜也叫社会主义,但他们区别大了去了,如果说可以我说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那一国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这个命题就是毫无意义的。
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所争论的社会主义指的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因为马克思反感社会主义这个容易被混淆的词,所以才用gczy这个新概念取代社会主义,马克思妥协使用的第一阶段大致是什么样子在本文中最详细展开,因此此文极度重要)中描述的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这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最基本前提。不在这个前提下的一国社会主义讨论没有意义。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把共产主义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将这个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定义为“社会主义阶段”。这个“社会主义阶段”才是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所争论的社会主义。)
列宁处于现实方面的考虑(托洛茨基兵败华沙)只能有所退缩,但列宁并没有真正松口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苏联自称建成社会主义,已经是列宁死后很久的事情了。
但是这个问题一直是巨大的理论隐患,在80年代初,出现了巨大的理论危机。决议之后,建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敏感词思想研究所。按胡乔木原来的设想,这个所要办成社科院的第一所,然而却被苏绍智(苏和王的人生轨迹,不胜唏嘘)搞成了反对敏感词思想的“第一所”。
为什么会出现扛着红旗的反红旗的局面,就是来源于这一巨大理论危机。并不是这群人本身反动(苏绍智论证了按劳分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解决了姚文元问题。)
而是无论从《哥达纲领批判》还是《新民主主义论》出发,都会面临这样一个理论困境,拿《哥达纲领批判》的框架来衡量现实的中国社会主义,很容易得出结论这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从建国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在新民主主义社会,资本主义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应该使其进一步发展。从我们取得证券、新中国建立的那一天起,就进人了过渡时期,实践检验表明,一度想把资本主义消灭,对我们并没有什么好处。
这个理论困境如果熟视无睹,那是自欺欺人。但如果承认不是社会主义,回到新民主主义,那就要信仰崩塌。和《新民主主义论》一对照就更明显了,我国当时谈不上社会主义,而是”资本主义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的新民主主义阶段。(毛刘矛盾的根本,新民主主义时期要走多久,按敏感词至少要15年)。所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敏感词思想研究所反而成了最大的反敏感词思想的阵地。
这些前人的坑对于后人是巨大的麻烦。不承认这个巨大的矛盾,如何发展私有制经济,如何推进改革开放。如果承认了这个矛盾,那我们几十年岂不是白搞了,d一直在骗大家?
于是谁真正熟读马列,熟悉国际共运,优势就出来了,这个人就是主持过中苏论战的丕平,列宁是高度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局一张嘴,正反都有理的实用主义理论家,那么我们遇到的理论困境一定能从列宁那儿找到答。
所以列宁晚期在《论粮食税》中把社会主义阶段分为“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和“发达的社会主义”的经典论述,被丕平敏锐得捕捉到了。于是乎,这个理论困境就被巧妙的化解了。
1我们搞得是”社会主义“,56年宣布的建成社会主义没有错。
2但是我们是”初级极端“,还不是完备的”社会主义“,所以不符合《哥达纲领批判》推导的定义很正常,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搞资本主义理直气壮。
这个”初级阶段“有多久?丕平说:”是长期“,很长很长。所以哪怕几十年后的后人都可以不用面临这个理论问题,放心大胆搞资本主义了。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论粮食税》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丕平答穆加贝
丕平机智得大笔一挥,这个核心理论问题被丕平用精妙的机锋打哈哈过去了,形成了似乎说得过的方案。这个问题也就翻篇了,含混过去不再讨论才是唯一可能的方向,因为实在经不起讨论,这个理论规避了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初级阶段的目标问题,这涉及更本质的问题,私有制问题。(但一个摇摇欲坠的系统打一个杀伤力极大的补丁勉强跑起来了,就千万不要动这个模块了)
马克思主义的一切核心是消灭私有制(私有制必然结果阶级社会,阶级社会必然推导造反有理),初级阶段论没有回答初级阶段怎么面对私有制这一根本问题,也就是初级阶段怎么发展是靠近高级阶段的向前发展而不是相反的问题。所以必然是能说得过去就完了,根本没法往深想。
【 在 xiaojoshual 的大作中提到: 】
: 托洛茨基一国无法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在于马克斯主义者语境下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定是消灭私有制,而这种所有制大改造必然造成的结果就是全世界资产阶级联合起来,而社会主义公有制体系由于消除私有制的前提,自然无法加入以私有制为基础,以惊险的一跃为主要目的的国际贸易体系。
: 由于资本主义强大,社会主义弱小,所以必然演进的结果就是要么社会主义一国体系失去生产力的竞争力从而瓦解,要么加入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国际分工体系,从而使得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化为乌有。
: 因此无产阶级获取胜利的唯一可能就是持续革命,将火烧到全世界,无产阶级取得至少生产力超过全世界一半的地区的革命胜利,在此之前的任何阶段都是同志仍需努力。
: ...................
--
修改:xiaojoshual FROM 117.12.145.*
FROM 117.12.145.*
补丁就是初级阶段论,即列宁并不反对一切特征生产关系都是资本主义的社会阶段叫“社会主义”,只不过是初级阶段。初级阶段论可以解释当代,当下的发展资本主义有利于当代。
但是初级阶段的目的是什么,理论上应该是是走向高级阶段而不是待在初级阶段吧。这就是初级阶段论所需面对的本质问题,即如何定义现在初级阶段下的方针策略方式方法是为了走向高级阶段而不是原地踏步甚至走向相反。
这是一个即使模糊化了无法讨论,只要擦一点边就让新阶级和资产阶级恐惧的问题。
【 在 luckyhust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问题也就翻篇了,含混过去不再讨论才是唯一可能的方向,因为实在经不起讨论,
: 这个理论规避了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初级阶段的目标问题,这涉及更本质的问题,私有
: 制问题。(但一个摇摇欲坠的系统打一个杀伤力极大的补丁勉强跑起来了,就千万不要
: ...................
--
修改:xiaojoshual FROM 116.130.209.*
FROM 116.130.209.*
哥达纲领批判的意义在于是马克思相对最详尽展开作为共产主义过渡阶段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时代背景是当时的原始资本主义社会,所以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过时的乌托邦空想。
所以,今天读哥达纲领批判的主要目的,更多的是为了理解敏感词晚期(敏感词晚期最关心的就是向共产主义该如何过渡的问题,狄克,姚文元也因此受到敏感词赏识。他们当时的核心观点大都来自于哥达纲领批判,如资产姐姐法权问题,引申的按劳分配问题等)
【 在 luckyhust 的大作中提到: 】
: 受教了。
: 我还得回去补补《哥达纲领批判》
: 谢谢啦
: ...................
--
修改:xiaojoshual FROM 116.130.209.*
FROM 117.12.145.*
哥达纲领批判影响最大的核心内容是全文最开始的那几段,关于劳动,权利,分配的那一部分。
马克思对于共产主义该如何建设,如何实现,甚至共产主义的样态都是没有啥论述的,恩格斯说,你想从我们这里得到共产主义的样式特征,对不起我们这里没有。恩格斯对于具体形态倒是有过一些论述,应该是反杜林论中稍许提到了。
马克思的思想不是政治经济学,而是政治经济学批判,他只是从理论上给你解释现在这么干肯定是死的,然后再根据现在这么干为啥行不通给一个理论上的终极形态,至于中间怎么干,马克思也不知道。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哲学,这是马克思超越前人哲学家的点,能动手就别瞎掰掰,先上桌干了再说。
至于马克思对当代中国的影响,我认为是没有一丁点直接影响的。马克思对于中国的一切影响都来自于列宁的中继,即只有列宁吸收了马克思的部分才对中国产生了影响,所谓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要么是列宁的演进(少部分来自于斯大林托洛茨基布哈林),要么是中国传统的演进。(我认为可能有一个理论源头来自于马克思而不是列宁也不是中国传统,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很可能是来自于西马的中继)。
这也是我认为今日中国还继续谈马克思主义抗马克思主义大旗的原因,因为马克思本身对中国毫无影响。
【 在 luckyhust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知道是不是我看的不全。好像《哥达纲领批判》里提到共产主义的问题也就只有一段话吧?
: “于是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国家制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换句话说,那时有哪些同现代国家职能相类似的社会职能保留下来呢?这个问题只能科学地回答;否则,即使你把“人民”和“国家”这两个名词联接一千次,也丝毫不会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 ...................
--
修改:xiaojoshual FROM 116.130.209.*
FROM 117.12.145.*
《国家与革命》第五章第三小节
3.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详细地驳斥了拉萨尔关于劳动者在社会主义下将领取“不折不扣的”或“全部的劳动产品”的思想。马克思指出,从整个社会的全部社会劳动中,必须扣除后备基金、扩大生产的基金和机器“磨损”的补偿等等,然后从消费品中还要扣除用作管理费用以及用于学校、医院、养老院等等的基金。
马克思不象拉萨尔那样说些含糊不清的笼统的话(“全部劳动产品归劳动者”),而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怎样管理的问题作了冷静的估计。马克思具体地分析了这种没有资本主义存在的社会的生活条件,他说:
“我们这里所说的〈在分析工人党的纲领时〉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注: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1页。——编者注]
就是这个刚刚从资本主义脱胎出来的在各方面还带着旧社会痕迹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
生产资料已经不是个人的私有财产。它们已归全社会所有。社会的每个成员完成一定份额的社会必要劳动,就从社会领得一张凭证,证明他完成了多少劳动量。他根据这张凭证从消费品的社会储存中领取相应数量的产品。这样,扣除了用作社会基金的那部分劳动量,每个劳动者从社会领回的正好是他给予社会的。
似乎“平等”就实现了。
但是,当拉萨尔把这样的社会制度(通常叫做社会主义,而马克思称之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说成是“公平的分配”,说成是“每人有获得同等劳动产品的平等的权利”的时候,他是错误的,于是马克思对他的错误进行了分析。
马克思说:这里确实有“平等的权利”,但这仍然是“资产阶级权利”,这个“资产阶级权利”同任何权利一样,是以不平等为前提的。任何权利都是把同一标准应用在不同的人身上,即应用在事实上各不相同、各不同等的人身上,因而“平等的权利”就是破坏平等,就是不公平。的确,每个人付出与别人同等份额的社会劳动,就能领取同等份额的社会产品(作了上述各项扣除之后)。
然而各个人是不同等的:有的强些,有的弱些;有的结了婚,有的没有结婚,有的子女多些,有的子女少些,如此等等。
马克思总结说:“……因此,在提供的劳动相同、从而由社会消费基金中分得的份额相同的条件下,某一个人事实上所得到的比另一个人多些,也就比另一个人富些,如此等等。要避免所有这些弊病,权利就不应当是平等的,而应当是不平等的。……”[注: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2页。——编者注]
可见,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还不能做到公平和平等,因为富裕的程度还会不同,而不同就是不公平。但是人剥削人已经不可能了,因为已经不能把工厂、机器、土地等生产资料攫为私有了。马克思通过驳斥拉萨尔泛谈一般“平等”和“公平”的含糊不清的小资产阶级言论,指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说明这个社会最初只能消灭私人占有生产资料这一“不公平”现象,却不能立即消灭另一不公平现象:“按劳动”(而不是按需要)分配消费品。
庸俗的经济学家,包括资产阶级教授,包括“我们的”杜冈在内,经常谴责社会主义者,说他们忘记了人与人的不平等,说他们“幻想”消灭这种不平等。我们看到,这种谴责只能证明资产阶级思想家先生们的极端无知。[注:对杜冈的批判,还可参看列宁《自由派教授论平等》一文(《列宁全集》第2版第24卷)。——编者注]
马克思不仅极其准确地估计到了人们不可避免的不平等,而且还估计到:仅仅把生产资料转归全社会公有(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还不能消除分配方面的缺点和“资产阶级权利”的不平等,只要产品“按劳动”分配,“资产阶级权利”就会继续通行。
马克思继续说道:“……但是这些弊病,在经过长久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不可避免的。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注: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2页。——编者注]
因此,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通常称为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权利”没有完全取消,而只是部分地取消,只是在已经实现的经济变革的限度内取消,即只是在同生产资料的关系上取消。“资产阶级权利”承认生产资料是个人的私有财产。而社会主义则把生产资料变为公有财产。在这个范围内,也只是在这个范围内,“资产阶级权利”才不存在了。
但是它在它的另一部分却依然存在,依然是社会各个成员间分配产品和分配劳动的调节者(决定者)。“不劳动者不得食”这个社会主义原则已经实现了;“对等量劳动给予等量产品”这个社会主义原则也已经实现了。但是,这还不是共产主义,还没有消除对不同等的人的不等量(事实上是不等量的)劳动给予等量产品的“资产阶级权利”。
马克思说,这是一个“弊病”,但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如果不愿陷入空想主义,那就不能认为,在推翻资本主义之后,人们立即就能学会不要任何权利准则而为社会劳动,况且资本主义的废除不能立即为这种变更创造经济前提。
可是,除了“资产阶级权利”以外,没有其他准则。所以就这一点说,还需要有国家在保卫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同时来保卫劳动的平等和产品分配的平等。
国家正在消亡,因为资本家已经没有了,阶级已经没有了,因而也就没有什么阶级可以镇压了。
但是,国家还没有完全消亡,因为还要保卫那个确认事实上的不平等的“资产阶级权利”。要使国家完全消亡,必须有完全的共产主义。
【 在 luckyhust 的大作中提到: 】
: 附个《哥达纲领批判》的截图吧
: [upload=1][/upload]
--
FROM 117.12.145.*
我不认为敏感词,狄克他们谈的资产阶级法权来自于哥达纲领批判本身,而是来源于国家与革命中关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讲述对哥达纲领批判的展开。所以我认为马克思的对中国的影响都来自于列宁的中继。
也因此我不认为敏感词真的对后续的演化有任何属意的安排(所谓今日中国是敏感词下大棋),因为敏感词后期考虑的全部问题都是如何在第一阶段基础上到第二阶段的问题,而丝毫没有考虑连第一阶段都稳不住被偷了老家的问题(第一阶段前提也是要公有制,不是公有制连社会主义边都不沾。这也是即使今天中国一切社会准则都是私有制基础下,却还要继续讲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因)
和真理一文同时,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影响力齐名的文章,就是驳姚文元按劳分配原则是资产阶级法权,不是社会主义的。
因为作者的缘故,后来这一篇不提了
【 在 hotpear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里强调的还是所有制问题。
: 另外他承认资产阶级法权在社会主义阶段仍然存在保障了按劳分配的合法性,我觉得这是对今天中国最大的影响。
--
修改:xiaojoshual FROM 116.130.209.*
FROM 116.130.209.*
很多中国人认为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前提和降临时间是当资本主义不能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水平超越资本主义所以社会主义会取代资本主义。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没有读过宣言的国人容易犯的错误。马克思真正认为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是无限度的,资本主义必然被取代是生产关系不符合人的需要,而生产力再怎么发展离开了人就毫无意义。
之所以这么多人追随认同马克思的资本主义需要被取代必然被取代的原因根本不是生产力的视角,而是生产关系视角,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人的异化,人们越努力生产,就越脱离人的本质,远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生而为人的本质追求。所以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被压迫的无产阶级必然通过解放全人类从而解放自己。
资本主义需要被取代和必然被取代的原因都是一点,就是马克思发现的资本生产的本质缺陷,这也是为什么资本论第一卷引发那么大轰动的原因,因为当时这一点说服了绝大多数社会贤达,马克思说的太对了,这一点缺陷是本质性的并且当时很难打补丁。
这个本质缺陷就是资本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交换,需要惊险的一跃,不经历惊险的一跃生产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毫无意义。正是由于惊险的一跃的存在,导致必然是为了盈利的生产而不是为了人的需要的生产。这就最终必然带来两个问题,一个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人的异化,一个是脱离人的需求的生产必然造成的总危机。
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理解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要搞计划经济这一历史常识(实际上这个常识中的常识我相信本版绝大多数都不理解),因为计划经济(为了人民需要的生产)是克服资本主义本质缺陷从原理角度似乎唯一可行的实验方向(我并不认为是对的,但似乎是唯一合理的可能)。
资本主义并没有按照马克思预想的那样因为系统存在本质缺陷就必须重构系统,而是通过不断打补丁带病运行的方式来修正这个缺陷,并且找到了似乎可行的方向,那就是凯恩斯主义配合信用货币,通过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方式来平滑总危机时期。再就是吸收第二国际及工联主义的思想,国家层面逼迫资本让渡利益,注重劳工权益,以人为本,限制资本的自由发展。从目前来看,这是有效的,是比按马克思设想下的理所当然路径(计划经济)更有竞争力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的意义更重要的不是以环保,平权为体现,而是以马克思的幽灵来体现(那颗老waibo子树还天天盯着你们呢)。
马克思这套嗑经过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改良,已经没有啥时代意义了。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本质缺陷和剥削本质对于今天的世界绝大多数人民已经不新鲜可接受了,已经不会有人对这套嗑感到石破天惊必须有所作为了。时代的最上位矛盾也已经从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转移为现代民族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没有啥不同国家民族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感情了。真正对这套嗑还有兴趣的可能只有处于资本主义野蛮发展压制下受剥削的阶级了。这就是为啥要警惕资本主义国家打”马恩牌“的原因了。
另一个层面,现今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下继续唠这套嗑还有一个更自然的演化方向就是二元阶级论,就是不着力于身边的阶级斗争,而是从世界范围来看,先发国家是资产阶级,后发国家是无产阶级这套表面是马克思主义,实际是极右翼民粹主义的二二六了。
【 在 luckyhust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 我的问题实际上是:共产主义既然是生产力高度发达,那么,是如何实现生产力高度发
: 达的?
: ...................
--
修改:xiaojoshual FROM 117.12.145.*
FROM 117.12.145.*
无限度部分来源估计是57-58手稿的内容
“资本在具有无限度地提高生产力趋势的同时,又在怎样的程度上使主要生产力:即人本身片面化,受到限制等等”
宣言中是这么说的,简单来说就是资本主义创造了难以想象的生产力,但这种生产力发展的同时释放出了恶魔,使得生产关系不能适应这种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由此可见,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在这些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封建社会的生产和交换在其中进行的关系,封建的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组织,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它已经被炸毁了。
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
现在,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在商业危机期间,总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社会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一时的野蛮状态;仿佛是一次饥荒、一场普遍的毁灭性战争,使社会失去了全部生活资料;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越来越少的办法。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1t411C7Lk?p=40&vd_source=1ce67406e0b929a5c260e4f8567f2e2e
这个视频把这一段讲得更系统化,并且好懂一点
【 在 luckyhust 的大作中提到: 】
: 马克思真正认为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是无限度的。
: ~~~~~~请问这段话有原始出处么?
:
--
修改:xiaojoshual FROM 117.12.145.*
FROM 117.1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