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问个超纲的话题:托洛茨基的理论和后来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
今日中国经济的发展本质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资本主义遇到的危机今日中国也无法避免(如果你认为中国倒牛奶和西方倒牛奶有本质的不同那就算了)。如果今日中国胜利,那也只能说是列宁式zd搞国家资本主义执行力的胜利,而不能简单归类为社会主义的胜利
社会主义在今日中国的意义在于“那颗老waibo子树还天天盯着你们呢”(你们不反复,人民就来wg反复,怕不怕)。他们名义上还必须要挂着马列毛
只要火种依然存在,那么既然无产阶级会出现戈尔巴乔夫,新阶级也可能会出现新阶级的“戈尔巴乔夫”,来强调宣言的元典价值(宣言正文第一句就是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讲得是清楚得不能再清楚的,而不是可以随意解释的如变戏法一般的思辨),号召全党读宣言,不忘初心”走得再远也不能忘了来时的路“。因为崇高理想对于伟大人物远比搞小钱钱有吸引力
【 在 abb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吹啥凯恩斯主义,2008年经济危机就差点儿要了灯塔的命,所以奥黑才厚着脸皮来天朝谈g2。现在天朝的生产力都快赶上灯塔了,再过些年资本主义还靠啥抵抗社会主义?
--
修改:xiaojoshual FROM 117.12.145.*
FROM 117.12.145.*
md,这一段之前改了无数次,想都想不到敏感词原来是waibo
【 在 xiaojoshual 的大作中提到: 】
: 很多中国人认为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前提和降临时间是当资本主义不能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水平超越资本主义所以社会主义会取代资本主义。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没有读过宣言的国人容易犯的错误。马克思真正认为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是无限度的。
: 之所以这么多人追随认同马克思的资本主义需要被取代必然被取代的原因根本不是生产力的视角,而是生产关系视角,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人的异化,人们越努力生产,就越脱离人的本质,远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生而为人的本质追求。所以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被压迫的无产阶级必然通过解放全人类从而解放自己。
: 资本主义需要被取代和必然被取代的原因都是一点,就是马克思发现的资本生产的本质缺陷,这也是为什么资本论第一卷引发那么大轰动的原因,因为当时这一点说服了绝大多数社会贤达,马克思说的太对了,这一点缺陷是本质性的并且当时很难打补丁。
: ...................
--
FROM 117.12.145.*
我说的是今日中国的发展,而不是中国的发展。如果你认为中国今日社会运行的基础不是私有制,社会生产的主流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中国倒牛奶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倒牛奶),那今日中国自然不会面对马克思描述的资本主义惊险的一跃带来的本质危机。
即使是列宁的论述,也就是再怎么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前提也是“生产资料已经不是个人的私有财产。它们已归全社会所有。”
知道为什么哪怕再怎么不符合社会现实,仍然要讲“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永远不敢改了吧。
但是这个书面描述与现实的巨大偏差必然带来新的理论危机。
“
就是这个刚刚从资本主义脱胎出来的在各方面还带着旧社会痕迹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
生产资料已经不是个人的私有财产。它们已归全社会所有。社会的每个成员完成一定份额的社会必要劳动,就从社会领得一张凭证,证明他完成了多少劳动量。他根据这张凭证从消费品的社会储存中领取相应数量的产品。这样,扣除了用作社会基金的那部分劳动量,每个劳动者从社会领回的正好是他给予社会的。
”
【 在 abb 的大作中提到: 】
: 列宁是怎么定义社会主义的?凭啥说天朝发展本质是资本主义?
--
FROM 117.12.145.*
水木的敏感词机制就是典型的”他们会把先锋队的自我净化这件事通过扭曲荒谬化。你要剥夺他们的特供,他们就要折磨老百姓,你让他们能上能下,他们就非暴力不合作瘫痪公众服务。 “
没他们把waibo设为敏感词,有几个人会去这么联想
【 在 cjon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哈
--
FROM 117.12.145.*
去学习这套东西是因为不理解这套东西,去理解和今人环境完全不同的近代历史人物的行为逻辑就是缘木求鱼,你看再多他们具体的行动你,仍然无法去理解。我始终认为的观点是,不囫囵吞枣看一遍列选,哪怕其他资料看再多,去理解毛都是连门都进不了的。
我不认为这套100多年前的东西在当下有多少时代意义,无论马列毛,其存在意义均是以德里达描述的”马克思的幽灵“的形式存在。
这张图是时代中俄国的简单四象限分法,把轴改一下同样对应中国。四个象限分别代表拉扯过去及今日中国的四股力量,社会主义,自由主义,民族资产阶级,民粹主义。
与图中不同的是,tg并不因为名字叫gcd而自然落在第一象限,而是恰恰相反,今日的tg落在坐标原点,去拉扯平衡四股力量,来实现社会的和谐,经济的发展,力量的平衡。
https://static.mysmth.net/nForum/att/HistoryClub/22728/2454/large
【 在 shunderen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水木只是一个私营的小论坛,却只能在
: 这个地方深入谈马列,是不是很黑色幽默?
: 你对马列原文比较懂,那你是否认为他的东西完全
: ...................
--
FROM 117.12.145.*
按照历史趋势,下一代一定是往经验主义,放这个角度的角色,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像很多年后我们才看出3是理性主义,注重自上而下重塑意识形态,军队,科技,因为平方苏东之后,社会必须要重新建设这种规范性,而不是一味的相信市场的力量。
tg好的一面就是始终处于这种理性主义-经验主义的反馈循环。一代人注重规定性建设的收,一代人搞自由发展的放。又由于搞规定性建设必然的产物是相对于搞放权威性要高,所以收,搞规范性建设的时间往往会大于放的时间。
在规范性建设的时间,要塑造先锋队保鲜问题是d的首要问题,居安思危的共识,同时牢记过犹不及的道理,不搞绝对的纯净,扩大化,好让放的时候不要形成那种腐化有理,领导干部也是普通人的集体风气,把先锋队腐化保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民主集中制这套顶层结构是非常考验最高层的智慧和运气的,这是这套体制客观存在的本质缺陷。对于此本质缺陷相比于苏联tg是有巨大优势的,那就是中国人不好酒,突然中风的概率低。
【 在 cashflow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提要开始认真地来搞 共同富裕 是不是也算是领导其实也意识到了你阐述的这些理论的根本矛盾,但也只能模模糊糊的朝着高级阶段且走且看?也不好真正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
: 我觉得你前面另一帖里提到的, 先锋队退化->新威权主义最终瓦解, 也是个要害。 也像是从理论角度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所以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或者说,您本就是“新时代”的高参的一员?
: ...................
--
FROM 106.39.8.*
44年手稿之所以重要,是因为44年左右的时间点是马克思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时间,是马克思成为马克思的时间,由于不成熟,所以才更加重要。
44年手稿,57-58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是苏联马列主义研究院的三大成果(和苏联相比,中国从来没有真正重视过对马克思的研究),44年手稿的整理过程中,卢卡奇当时在苏联,并在马列主义研究院担任重要工作。44年手稿也因此被视为西马的原点。
44年手稿的不成熟,不代表44年手稿中的内容被马克思抛弃,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始终在于人本身,以人的视角来审视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演进归根结底是为了人,资本主义需要被取代也是由于这种生产关系不利于人本身
【 在 Rayn 的大作中提到: 】
: 青年马克思曾经持人本主义异化史观,王国师推荐的1844手稿就是典型,这也造成了现在高校和网上异化史观的滥觞。但国内通常所说的马主义或者苏马,都不包括人本主义异化史观。西马里有用人本主义异化史观统摄整个马主义的。
--
FROM 106.39.8.*
共产主义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共产主义强调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是人可以为人,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竞争的根本是社会主义要更适应人的需要,是要社会主义下的人民比资本主义下的人民更像人。
而如果反而从生产力的角度去思考,则是数目字管理,什么牺牲一代人苦一苦老百姓换得生产力发展是值得的(并不是不能这么做,而是不能这么认为)这个方向就是根本反马克思主义并且把社会主义引入歧途的。(所以我并不认为敏感词经济建设的逻辑完全照搬斯大林,就是因为他心中人民永远是人民而不是数字,我反对把人民吃的苦视为必须的牺牲来为敏感词辩护逻辑,我认为辩护的逻辑是那时候的人民是不是更有尊严,更积极开心,更像是人,相较于过去生活水平是不是进步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人民承受了本不该承受的苦难,那错了就是错了,局部的错误不能掩盖伟大,因为害怕错误止步不前就不是伟大人物了。当然这里说的人民要和入党誓词随时奉献一切且永不叛党的党员分开)
【 在 shunderen 的大作中提到: 】
: 生产力是驱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 而科技又是第一生产力
: 谁能把科技发展更高,谁就引领世界
: ...................
--
修改:xiaojoshual FROM 106.39.8.*
FROM 106.39.8.*
这是当时为什么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这个问题
这个结论是可以凿死的,也是可以有底气说的。
这个原因在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即积贫积弱的中国,面临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型。
中国社会向前走,解决这个时代问题的最重要因素需要一个形成压倒性力量的力量来让中国有序,降低熵增(不一定是什么,常工曾以中国的凯末尔自居,认为中国可以走凯末尔主义,敏感词有理有据驳斥了),要形成这样强大的力量,要么需要非我族类的极端民族主义,要么需要一个高于现代民族意识的信仰来面对旧帝国环境下民族意识的觉醒。
当时只有一个版本答案,那就是马克思主义下的列宁式zd(民主集中制,先锋队)。
然而当这个力量已经形成加固之后,马列主义对于当时的时代问题已经完美答卷。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何去何从,是否从实质上完成了历史使命,或者说从哪些方面需要修改演进适应新的历史现实,这是一个新的时代问题,而并不是不可置疑的前提。
以下是对“所以当时只有一个版本答案,那就是马克思主义下的列宁式zd(民主集中制,先锋队)”的解释
马克思主义认为现代民族及现代民族国家是伴随资产阶级的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因为生产方式的连接变得更加紧密而形成的,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这种推论会带来两个结果,一个是德国意大利各邦盟之间会因为这种现代民族的结成而统一,一个是奥匈,俄国,土耳其等四个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多民族封建中央帝国会因为各民族之间生产关系的割裂,落后民族的有识之士民族意识的觉醒而解体。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在这种条件下再去讨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边界问题就是讨论空中楼阁的建筑问题。
于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三条不同的多民族封建帝国转型的路线,马克思主义下的伦纳主义,列宁主义,资本主义下的凯末尔主义。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为代表的伦纳主义的特征是在社会民主主义和列宁主义之间找寻一条第三条路,在政治上通过代议制的妥协分肥来保持各民族的微妙平衡,民生上推进激进的民生民权保护策略。然而这种理想主义最多就是在维也纳,连萨尔茨堡都影响不到,就更别说帝国的其他民族地区了。
凯末尔民族资本主义的路线,就是通过强化突厥主义,严格取缔泛突厥主义,从而集聚凝结已不再强大的主体民族的力量,在一个恰当的时间窗口,建立一个人畜无害的一定程度上的依附证券,从而建立民族国家。
列宁主义就是在封建帝国主体民族的基础之上,通过建立强大的民主集中制组织,通过建构于更高于民族主义的理想,建立一个多个有民族自决权的民族国家组成的联盟,通过超脱于民族国家的国家形式来避免多民族国家的瓦解。
这种多民族封建帝国转型的国家,只有走向革命-现代的象限,也就是用建构在高于民族的理想的条件下才有可能维系;这种国家受到现代冲击瓦解的过程中是绝不可能走向改良-现代那个象限的,而是会在民粹派凝结主体民族共识的路上越走越远,走向革命-传统象限,也就是多民族国家瓦解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就是为什么苏联的共产主义理想瓦解后,一定是国家的瓦解一个可能的本质原因。或者说如果没有苏联,当时的俄帝国也只有瓦解一种可能,而绝不会按照普京设想给今日俄罗斯维持什么沙俄的领土。
实践证明,四个多民族封建帝国的瓦解中,走马列主义的两个保住了多民族国家的不被瓦解,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能保住基本盘。走马列主义的国家一旦失去了马列主义,就一定会走上联盟瓦解,分裂后再凝聚,形成民族国家的不可逆的道路。
以上是当时的版本答案,在力量凝固之后,版本更新之后,强化的突厥主义可以再走向泛突厥主义,马列主义也可以往民族主义发展,但这都不是当时版本的答案了。
【 在 bloke 的大作中提到: 】
: Joshual研究深入,观点独到,令人耳目一新,由衷佩服。
: 但是,通篇看下来,几乎他提到的各个方面,在现实世界里,可以说都是西方或者说资本主义做得更好或者改进得更好,现实与其理论的反差,令人扼腕。
--
修改:xiaojoshual FROM 106.39.8.*
FROM 106.39.8.*
http://www.reformdata.org/2008/1019/7766.shtml这篇文章描述了整个过程
文中分管领导是汪,
其中一位作者冯兰瑞,隐去了另一位作者是苏绍智。冯是苏的搭档,冯最引起轩然大波的两次讨论(另一次就是我在第一次帖子里面提到的理论危机问题,就是过渡阶段的问题。关于此问题,现在的描述冯一个说法,胡(木)邓(群)一个说法。小邓把这件事搞得极大,也促成了邓搞初级阶段论)都是和苏一块完成的,后来冯也去了苏那儿。
之所以现在还可以提冯,重要原因是她老公是d派重要大将。之所以又不怎么提他们夫妇,在于他们女婿实在是太有名了,在某事件中发挥的作用不亚于苏。
【 在 luckyhust 的大作中提到: 】
: 和真理一文同时,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影响力齐名的文章,就是驳姚文元按劳分配原则
: 是资产阶级法权,不是社会主义的。
: 因为作者的缘故,后来这一篇不提了
: ...................
--
修改:xiaojoshual FROM 106.39.8.*
FROM 114.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