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2/3次战役以后,志愿军占据了三八线以北,向南攻。
而美军则力持汉城一线,向北反击。
后续战斗基本发生在38线-37线之间。
朝鲜作为多山的国家,38线中部有一小块平原。
平原的南部,东西有两个要点。 东部-金化,西部-铁原。
平原北部就是平康谷地。
这就是铁三角地区。
志愿军4/5两次战役,都是以这块平原作为物资集结地。
所以,李奇微看这块地方很不爽,想控制或者至少摧毁这一平原。
这样,就能遏制志愿军向南进攻的能力。
五次战役,分成3个阶段。
1/2两个阶段是志愿军进攻,美军节节抵抗。
3阶段,是志愿军撤退,美军猛烈追击。
到第二阶段结束。
志愿军分成东中西三个集团,东部9兵团,中部3兵团,西部19兵团。
东部杀的最远,侧翼暴露。
这时候志愿军开始断粮,于是5月22日决定后撤。
而李奇微在两天前,5月20决定反攻,结果志愿军刚收兵,美军的打击矛头刚好也到。
于是整个志愿军阵型发生混乱。
原定的后卫,还没到位,而其他部队正在掉头,不处于战斗部署状态。
美军利用快速机动能力,一下子撕开两个口子。
1.在西线的19兵团和中路的3兵团之间,突进纵深。
2.在东线实施空降和突击,截断了十二军和二十七军的退路。
而东线二十军发动逆袭,占领华川,制止了美军的扩张,这就是华川阻击战。
而十二军和二十七军,乘机,穿透美军空隙,绕路,再经铁三角北部,回到后方。
而六十军180师,左右翼均被美军穿透。179/181早撤了,而180师又被要求在前方顶。
因而被围。
美军在打散180师之后,继续向铁三角地区前进,这就是铁原阻击战的开端。
六十三军,预计美军将会沿涟川到铁原的主公路攻击。
于是把主要火力和预备投在了西翼。
所以美军在铁原的西翼攻不动。
于是美军在铁原的东翼展开猛攻。
东翼本来不是六十三军防御重点,出乎预料,又是丘陵地区(非高山)。
同时美军当时整条战线都停了下来,整个朝鲜主要空中支援都砸在铁原防御线的东翼。
而189师主要以空间/血肉换时间,
以数百个排级部队散开对抗美军绝对空地火力装甲兵力优势的进攻。
可以想象,每个排级阵地,都是以腹背受敌的姿态,承受美军营团级的火力/装甲/兵力的攻击和围攻。
还有空中支援。所以美军记载,没有受到像样的抵抗。
最后阻击了4天。
六十三军又换上了预备队188师。又阻击了4-5天。
最后换上西翼的187师,又阻击了几天。
这时候,志愿军的后勤,伤员,已经从铁原已经铁三角平原上撤走。
包括东线的9兵团,也是经过这一地区撤走。
铁原阻击战完成。
随后,美军组织了2支特遣队,试图占据整个铁三角的周边要点。
首先攻占了西方山。
但是未能攻击五圣山(就是后来上甘岭保卫的五圣山)。
志愿军反击了西方山。
随后美军就撤出了铁三角的北部地区,固守铁原一线。
同时,由于美军控制了铁三角平原的南端,所以志愿军就无法把这一平原作为战略地区使用。
铁原的西北部是白马山。如果志愿军能拿下白马山,就能威胁铁原。
进而有希望收复铁原,从新控制铁三角平原地区,作为拿下的前进基地。
可惜三十八军被叛徒给害了。
反之,美军后来,试图攻击上甘岭,再进一步攻击五圣山。
进而控制平原北部,也失败了。
而我们在描述上甘岭战役时候,总能听到。
十五军原以为美军进攻方向是平康谷底。
没错,就是以为美军会从铁原出发,从平地攻击平康谷地。
没想到,美军决定啃山头,如能占领五圣山,平康谷地自然到手。
如果走平地,志愿军控制五圣山,居高临下,美军待不住。
--
FROM 122.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