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李克农对潘汉年案提出的五大反证
什么叫不能不提疑点?
是不是可以说,为了正反两面,不能不提反证?
【 在 hotpear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当事人罗青长对7个疑点的说法。
:
https://zhuanlan.zhihu.com/p/451510366: “经过审查,由李克农出面于1955年4月29日向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写了正式报告。报告列了7个疑点,建议中央进一步审查。这几个疑点问题,后来都完全弄清楚了。当时提这几个问题,实际上是陪衬,因为既然是审查,当然不能不提疑点。”
: ...................
--
FROM 122.9.80.*
这里面很多春秋笔法。
比如说,潘一面和CC谈判,一面回延安。
事实是,潘先找CC, 找完CC, 4个月后才回延安。
从zy角度看,就是潘回国先找CC碰头,和CC碰完头后,再回延安。
要是从那个“孙”挖坟的结果看
潘还瞒着zy接触了张学良,安排了张的代表去莫斯科,潘这事也没报告zy.
那潘和CC谈了什么,zy也不确认都告诉了zy.
-----潘这样的人,很多行动都是秘密行动,他不告诉组织,组织就是不知道的。
-----组织能依仗的就是信任,个人对组织的忠诚和坦白。
-----现在已经证明潘有事向组织隐瞒,那肯定还有更多的事隐瞒。
-----这不算肃反扩大的上纲上线吧。
反证的方法也很可笑,说是没有直接损失。
如果真是内奸,对方也不会随便暴露的。
不是说潘是内奸,是说这种反证不成立。
唯一随便暴露的是李登辉暴露刘连昆,那是刘脑子傻掉了,一面投敌,一面反对台独。
【 在 hotpear 的大作中提到: 】
: 潘当年被定位内奸,见汪只是原因之一。而1982年8月的平反文件对于潘当年定罪的逐项予以了澄清。罪名及澄清材料见附件,出自尹琪的《潘汉年传》。
: 这其中对于潘隐瞒私自见汪也给出了解释。那么我的理解,对于潘这个行为,合乎逻辑的解释有三种,一种是你说的存在私下勾结;另一种也可以是在抢救运动的背景下出于对自身和所属下线潜伏人员的安危这一私利出发;还有一种是出于为了避免所属情报战线被审查影响革命事业大局这
: 还亩悸恰
: ...................
--
FROM 122.9.80.*
我只是捎带提了一下孙。
重点是:
1:你的截图里是春秋笔法,潘不是一面回延安一面和国民党谈。
是先找国民党,找完了才回延安。
2:潘见汪的事,说明潘对党不坦白。
那么当年见CC都谈了什么,和日本人接触都做了什么,解放后那些地下电台怎么回事。
就都说不清了。
【 在 hotpear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你采信孙果达的考证,那么就得考虑一下孙的观点
: “至于“内奸”的罪名,人们的思维定势总是与国民党相联系,绝不会想到竟然与王明有关。”
--
FROM 122.9.80.*
这锅摔的,连国民党都知道潘应该先去延安,再回来见CC.
潘能不懂。
再说,1943年初,王明还没彻底打倒。
一样可以说,见汪也是王明的意思。
说穿了,既然见汪可以隐瞒,
那见CC到底干嘛了,也就说不清了。
【 在 hotpear 的大作中提到: 】
: 潘当年是从莫斯科回国,执行的是王明的指令。
--
FROM 122.9.80.*
潘见汪,说了啥,也没进汪伪档案。
这么高级别的人物,未必入档。
这种只能靠个人忠诚,和信任。
【 在 hotpea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对,间谍是要看出卖了什么情报。而这需要去汪伪、日本和kmt档案中查证才能有结论的。
--
FROM 122.9.80.*
要看密级
很多东西是不入档的。
【 在 hotpea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个观点从组织纯洁性的角度无可挑剔。
: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按你这个标准,周恩来、博古、张闻天隐瞒临时中央性质,直到多年后王明揭发这件事才公诸于众,又应该如何处罚呢?要知道这个已然有了实质的、巨大的损失。
: 另外,从敌方档案比对查证不是什么高难度的工作。张国焘出卖李大钊就是这么查出来的,瞿秋白多余的话也是类似
: ...................
--
FROM 122.9.80.*
这事无非是发现实证,潘对党很不老实。(见汪案)
所以36年见CC, 见日本人,建国后用特务。都从严办。
后来一风吹,都从松办。
所以结果不同。
【 在 hotpear 的大作中提到: 】
: 抱歉没表达清楚,如果你认为平反是对的,那么我们观点一致。
: 我扯这些是为了指出认为平反不对的观点的不合理之处。
--
FROM 122.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