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如果粟裕没打出来,真不好说
开封战役到底歼敌多少,歼灭了什么样的敌人,各自多少。
欢迎研究,并公布研究结果。
【 在 zea 的大作中提到: 】
: 重大历史发明:二万无编制保安团。
: 有时间我认真梳理下。
--
FROM 122.9.80.*
“已经过山坳了”,这个事,我除了第一次发现,然后主动提了。
从来都是被动的。
这是,这位同学,提了豫东是转折点“已经过山坳了”,我才出来指出不是的。
哪门子我一直强调。
至于《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
这篇文章讲的很清楚啊,就是双方军队数量上优劣势发生了逆转。
豫东二阶段的确消灭了国军正规军3个旅,重创2-3个旅。
很切这篇文章的题。
至于为什么没提开封战役。
因为,开封战役只消灭国军正规军一个旅,还是被消灭重建的旅。
并不属于,大量歼灭国军的战役。所以不切这篇电报的题目。
这也和我说的一致啊,你说要研究无编制保安团的问题,一定要研究的。
至于日期,豫东二阶段7月6日结束。
这篇电报11.14发,4个月到7月14日。
---不知道,这算不算正面回答。
【 在 ze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但你一直回避的一个事:11月,新华社的社论,对同期各战役点名表扬的是睢杞战役。(你一直在强调,八月份"已经过山坳了", 不是针对豫东,是七月的其他战役,或者说各战役总体结果(五路大捷+其他小胜),豫东不算拖后腿就不错了。)
: 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四日)
: 这种情况,就使国民党军队在数量上长期占有的优势,急速地转入了劣势。
: ...................
--
FROM 122.9.80.*
没有挺进大别山,就是五次反围剿重演。
国军把中野/华野压过黄河。
解放军,经济就枯竭了。
看不到这个,还谈什么。
当然,你非要说共军是自吹。
你可以听听胡涟访谈,胡涟一样说大别山是关键。
胡涟的说法是好比两人打架。
南麻国军打了共军一拳,很成功。
但是刘邓往大别山打了一拳,国军没防住。
【 在 Deepmountain 的大作中提到: 】
: 二代ZZ素质最高,眼观高于其他人没得说,如果说突进大别山最重要,最关键估计他自己都不好意思承认。他说最重要的含义是指的是精神上的,就像说大渡河一样,从实绩上我们还是得承认粟裕还有华东将士的巨大功劳。
--
FROM 122.9.80.*
没有出处。
事实上,直到9月份,zy还在准备过江。
许和尚速下济南。
zy才改变了心态。
接着辽沈,淮海,直接翻盘了。
粟大将的提议,是1/4/6纵先不过江,消灭了五军再过江。
zy的意见,一年内解放区就无法解决军事经济问题,必须打过江去。
所以给粟大将5-8个月,用西兵团5个主力纵队+11纵,消灭五军+10余个国军旅,
然后再过江。
至于提议江北打大歼灭战,那是淮海战役拦住黄百韬之后的事了。
这玩意也是老耄早早先提的,估计粟大将也没当回事,毕竟离落地太远。
等拦住黄百韬只有,粟大将有点小激动,想一锅烩了。
【 在 Adaye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出处吗?
--
修改:hidenfly FROM 122.9.80.*
FROM 122.9.80.*
有逃亡呗。
开国中将郭化若49年1月写的华野第四纵队淮海战役总结
纵队从蹼阳整训后,渡河南下参加过豫东战役,部队伤亡四千余,非战斗减员亦四千余,共减员九千余。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16405137962304035/
【 在 jiang2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可以参考一下《全国解放战争史》
: 歼灭敌人八万多,自己伤亡是三万多
: [upload=1][/upload][upload=2][/upload][upload=3][/upload]
: ...................
--
FROM 122.9.80.*
原文是这样的。
加强纪律性 走向统一 (一九四八年九月八日)
不仅要考虑第三年,还要准备第四年。这里边问题更多, 要有十六七万人才能过长江,如果我们的兵力减到十万人,没 有五万多人的补充,过江就困难。中原本身扩兵没有把握。第 四年要决定胜利,明年上半年就要有大扩兵,否则就会有困 难。第四年的准备,政策是基础,思想准备要充分。南方干部 不一定愿意回南方。准备三万干部的计划大体差不多了。要估 计到敌人一齐来打。华野的干部准备也是不足。以五十万人南 进(老耄:二十万,分两支)。如果二十万兵南进,要准备 三百万大洋。
【 在 zea 的大作中提到: 】
: 9月会议:全军仍然在长江以北作战。
: 此时济南战役还没开打。
: 你可以理解为过江准备的,还要再准备一年。
: ...................
--
FROM 122.9.80.*
所以啊。
战史说,我军伤亡3万。
我说的是,减员4万-4.5万。
但是,实际影响部队战斗力的,是减员。因为人真的少了。
【 在 jiang2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战斗减员包括参战人员中的战斗减员人数,反映因战斗而减损的程度。战斗减员指的是阵亡、战伤伤员、失踪、被俘等。有些伤害虽然与敌人武器无关,但和战斗行动密切,例如冻伤也是战斗减员。
: 非战斗减员是指病员(含病死)、非战斗伤员及意外死亡等,反映了战时卫生防病、部队管理和战地环境等因素对战力的减损程度。
: 这里面四千非战斗减员也是好几个组成吧。
: ...................
--
FROM 122.9.80.*
有老耄插话啊。
【 在 zea 的大作中提到: 】
: 优先《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
: 地方代表在会上的发言讨论,可以涉及到各种主题;不足以支持论证西柏坡中枢的心态。
--
FROM 122.9.80.*
首先,我当然知道目标是随机应变的。
但你不能把一个既没实现原定战役目标,也没不利于实现战略目标,损失还比敌方大的这么一个结果,叫做胜利。
其次,说残了,不止是皮定均日记。
还有叶飞在营以上干部会上的讲话:耗尽所有力量。
还有兵力都从3万,降到了2万,损失30%。
还有,就是粟大将8月底那封电报:除了3/8纵比较完整外(该两个纵队每纵亦只2万3至2万
5), 其他各纵既不充实, 也不完整....(可以对比7.16的电报,对比看)
豫东战役后,zy就是按西兵团的汇报,重创敌人,自己伤亡小。
修整,补充弹药,即可再战。
紧锣密鼓的安排了山东兵团立刻攻击济南,然后西兵团阻击。
然后,你可以看粟大将的一系列电报,实际都是反对单独西兵团阻援的。
结合西兵团的战力损失,就很合理。
最后,军令状很清楚,5个主力纵队+中野11,4-8个月间,干掉五军和其他10个国军旅。
豫东战役之后,针对西兵团的减员,时间限内,西兵团已经失去这个能力了。
华野后面的强势,来自许兵团和苏北兵团的回归,重组大华野,以及许和尚速下济南。
【 在 huankuib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对战争的理解是非常片面的。
: 就比如战役的计划,开始策划好要搞第五军,但第五军没有按你想的出牌,如果还死守之前的计划,就是教条主义了。
: 所谓打残废的说法全都来源于皮的日记以及粟的回忆录,关于阻援,粟说的是“东兵团打一个月至两个月进攻无问题,但西兵团担负一个月阻援,则很难完成任务”,哪个将领干包票能阻一个月的援,阻援是阵地战啊。48年7月,豫东后十天左右,粟给ZY回电“如果该部署(指打济南)主要
: ...................
--
FROM 122.9.80.*
7战7捷,歼灭国军3万多,对全局并没有那么大影响。
如果华中早北上和山东解放军合并一处,结果未必就比这个差。
关于山东/华中合并的事,一致意见是早合早好。
刘邓也有上党战役啊。
至于刘邓南下拉扯,需要其他敌方主力打出来,这话没错。
不过,粟大将似乎没打出来。
刘邓47.8南下,直到后来豫东战役前。
粟大将一共打了两仗,一个沙土集歼灭国军9000人,一个陇海路破袭歼灭国军1万多。
其他时候都是在休整准备南下。
刘邓南下拉扯,消灭的国军还比粟大将多呢。
【 在 Deepmountain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么说,不如说没粟裕最早期的七战七捷,刘邓南下救火的基础都没有,和后面南下过江孤立无援局面一样。还有,如果粟裕作为主力不打出来,刘邓这种牵制性的南下一点意义都没有,只剩宣传意义了。
--
FROM 122.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