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四渡赤水,是不是被拔高了
我觉得这个有点类似对名著的阅读理解
事后分析出这么多中心思想,但很可能当时作者根本就没想那么多,最多算是一种艺术直觉
【 在 allwar2 的大作中提到: 】
: 之前我也这么想过
: 后来想明白了,二者并不冲突
: 当时的情况,已经山穷水尽,确实是,下级累死,中级抱怨,上级迷茫
: ...................
--来自微微水木3.5.14
--
FROM 223.86.207.*
根据地的事情,上面有人说了。事后看,这道理不难理解,哪有什么建根据地的条件。
苦难,这就不用说了,和伟大不伟大不相干。也不知道这本书是写啥的,写艰苦奋斗的当然可以说,那主题就是另一个事情了。
中下级的普遍反应,这都是正常的,说明不了什么大问题。
如果我们单单评价四渡,那就是客观形势,条件,目标,有没有其他方法(有这个再谈代价才有意义)等等角度。这两页如果是谈四渡的评价,基本上所列的事情都不是什么主要评价要素。
【 在 ChinaK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望指教
: --来自微微水木3.5.14
--
FROM 223.104.38.*
那波人就是小富即安,公产注意在他们那里只是个口号
【 在 Braun 的大作中提到: 】
: [upload=1][/upload]
--
FROM 123.119.207.*
这个说法,我是认同的
当时的情形,本就无必胜路线
拼正面是肯定没戏,所以晃晕自己八百,晃晕敌人一千,还是很厉害的
所以说“ 当时就计划好了”应该是拔高了;至于作用,应该没怎么拔高
【 在 ChinaK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这个有点类似对名著的阅读理解
: 事后分析出这么多中心思想,但很可能当时作者根本就没想那么多,最多算是一种艺术直觉
--
FROM 221.238.245.*
在10倍敌人包围圈里建根据地,谁这么天真啊
【 在 ChinaK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几次预言的根据地都未建成”,
: 也就是说,最后的效果并不是预期内的目标,属于走一步看一步。直到最后回过头一看,居然这么牛逼!
: --来自微微水木3.5.14
: ...................
--
FROM 182.124.225.*
记得考虑过贵州,发现太穷不能建根据地
管理员还反驳在四川建根据地,说是建四川这么大的根据地,不是在四川建根据地
这几天看星火燎原,看当时本来想一四会师,在川陕一带建根据地,后来发现还是不行
【 在 zipp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10倍敌人包围圈里建根据地,谁这么天真啊
--
FROM 223.72.75.220
过湘江之后还剩三万,到他这里就是四万了
【 在 ChinaK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几次预言的根据地都未建成”,也就是说,最后的效果并不是预期内的目标,属于走一步看一步。直到最后回过头一看,居然这么牛逼 ...
--
FROM 114.241.82.*
一路都有宣传队,都有扩红。
【 在 bopeep0506 的大作中提到: 】
: 过湘江之后还剩三万,到他这里就是四万了
--
FROM 223.146.119.*
天天走路累个半死,是不如打仗痛快,但走路调动敌人!走出了战机。林总带队,就算打几个胜仗,也会被消耗死,成为第二个石达开。这就是战略眼光上的差距。
--
FROM 117.136.0.*
后来101自己当老大以后,在东北也是这么寻觅战机的。
【 在 bdbd 的大作中提到: 】
: 天天走路累个半死,是不如打仗痛快,但走路调动敌人!走出了战机。林总带队,就算打几个胜仗,也会被消耗死,成为第二个石达开。这就是战略眼光上的差距。
--
FROM 125.67.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