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感慨琼崖百来红军默默无闻了
27年,海南儋县这一百多人是第一批发起的。当东路只剩26个人上黎母岭的时候。西路这百来人还坚持在儋县的四方山,云龙改编的时候占半数,无私奉献。
但很可惜,如果不是当地文史人员的发掘,这些人都埋没在历史中。
我是今天看到了长征剩余人数才感慨的。
能从27年坚持到49年的真是少之又少啊。
--
修改:chaobill FROM 112.66.17.*
FROM 112.66.17.*
应该没有指示要他们往东路靠,不然怎么等到云龙改编才过去?
东固最后也是和大部队接应上。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李文林的东固也是采取儋县这种安全模式,安全当然安全了,但是没有旗帜鲜明的土地改革和武装斗争发展速度肯定快不起来,属于随时可以左右摇摆的,如果儋县不采取隐蔽经营而是逐渐向东路靠拢会师,贡献和地位肯定要比历史高。
--
FROM 112.66.17.*
由此才知道东固,李文林结局也不好啊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李文林的东固也是采取儋县这种安全模式,安全当然安全了,但是没有旗帜鲜明的土地改革和武装斗争发展速度肯定快不起来,属于随时可以左右摇摆的,如果儋县不采取隐蔽经营而是逐渐向东路靠拢会师,贡献和地位肯定要比历史高。
--
FROM 112.66.17.*
云龙改编不就是有意识的集中?
那么为什么东路这26人不主动的找这边的武装来发展呢?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意识的集中啊,二十五军长征过程中也是不断的在寻找大部队。东路的那26人也是自己协商后决定该怎么恢复根据地而不是等指示的。
--
FROM 112.66.17.*
儋县这边也是差不多的情况,你叫他们去扩张?上级指令是隐蔽,这个时候违反上级指令?
所以到云龙改编的时候,听从命令出发去云龙啊。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被敌人隔开了,在26人之前下山的那些都牺牲了,你叫他们咋靠拢?
--
FROM 112.66.17.*
因为琼纵史是东边那边写的啊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被敌人封锁着,在26人之前下山联络的那些都牺牲了,你叫他们咋靠拢?西线那批根本就没想着要靠拢,敌人可没在围剿他们。说难听点他们就是安于现状,东线的26人最后分散下山后立刻就尽可能进行武装打击敌人,比起西边那坐享太平的100多人强太多了。琼纵史都没法给他们这种行动
: 贴金。
--
FROM 112.66.17.*
我说的这些是从《儋州革命风云》 谢有造 中国文联出版社
以及一些资料了解的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恶心坏了,你先拿出西边斗争的历史来再来洗。
--
FROM 112.66.17.*
现实就是云龙改编的时候,他们占了近一半。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实是这么长时间他们就没发展起来。
--
FROM 112.66.17.*
如果不是闷声发展,云龙改编的时候哪能给东边的那么多东西?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汤恩伯的养尊处优养了那么多部队关键时刻顶得住?东边的部队可是一直在进行武装斗争的。
--
FROM 112.6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