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最近我看关家垴战斗
有个说法是战略需要
--
FROM 36.106.203.*
说是要让鬼子出动部队时有所顾忌,不敢小股部队乱窜
但我也怀疑这个说法,毕竟鬼子也不傻,也会随机应变
还看到一个说法,百团大战暴露了我军实力,引发一系列矛盾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战略需要只是说起来好听而已,一个大队就算全歼鬼子都能说补就补。百团后期很多部队已经伤了元气只能被动接招,42年大扫荡以后很多地区只能进武工队,鬼子并不给老彭面子和恢复时间,二代接手北方局以后这种面子工程就再没有了。同样是新部队练手,刘帅的大杨湖是真的有战略价值的。菊香书屋嫡系罗帅的山东拒绝参加百团并没有被批评,凯申可不会为百团的人员弹药损失买单。老彭在延安坐了两年冷板凳。
--
FROM 60.29.153.*
不是这个
是说要鬼子不敢小股部队乱窜
【 在 Braun 的大作中提到: 】
: 诺门坎整了个大活,咱们这边也要整一个大的配合一下?
: 人家签中立条约,咱也跟着签?
:
: ...................
--
FROM 60.29.153.*
大部队当然还是没办法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在关家垴之后鬼子出动部队屠杀周边村民报复,8A一点办法都没有。
--
FROM 60.29.153.*
这个也是一种判断角度
还有一个角度就是振奋士气
反正综合评价很难,也不好说不打会不会更好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没办法,而是主力打的太疲劳,连撤退村民和跳到敌后骚扰都没力气了。之前的反扫荡就是这么打的,就是回血也需要有时间的。不能阻止鬼子的下一步行动的这种硬拼就是赔本的。鬼子从东北抽调几个大队过来并不难,相反根据地这边损失的部队短时间却没法补强。
--
FROM 60.29.153.*
你这什么思路?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些都是事后找补的,按照这个逻辑,打赣州也是战略误判,所以打赣州是有积极意义的?
--
FROM 60.29.153.*
好像挺有道理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鬼子后面直接在根据地里建炮楼挖封锁沟,一个小队就敢呆在炮楼里面,一个中队就能占据县城,直接打脸所谓关家垴后一个大队不能横冲直撞的说法,都骑到脸上了还有啥积极意义?这就是从这一仗吃准了8a的攻坚能力不足的短板。你能每次都调动几个团围攻吗?鬼子的增援速度可比你快多了,鬼子的一次次扫荡就是以这些据点为支点发动的。都按大将军的打法主力早拼光了。而且鬼子有空军有公路网,8a如果不能机动灵活采取死守就是全军覆没,地道战都比这种实用。
--
FROM 60.29.153.*
这时候的彭应该比刘他们要高一级吧
决策层的
这个战役的开展,不可能是彭自己决定的吧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真的觉得这一战要达到战略目的,开战前准备会那么不充分?连起码的地形勘测都没做好。打赣州前菊香书屋直接就反对了,因为地形对红军不利,结果果然不出所料。老彭的很多败仗都是开战前过于乐观低估敌人,同一个坑跳了好几次了。刘帅在上党战役前的准备比这细致多了,攻城需知下发到每个参战部队,连战后捡取子d都作为评价战功的一环,战前还专门到一线部队进行了考察了解情况,这才是统帅该有的态度。
--
FROM 60.29.153.*
话也不是这么说
比如超战,也是集体决策,但彭去的
还不得他在电话里吼?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他为啥用战略目的来遮羞自我辩解?如果不是他的意思,他至于那么咆哮着要撤129师的番号?刘陈二人要求改变打法他为啥阻止?作为统帅不是光在电话里吼就算是合格了。如果是刘帅决定发起,战前是绝对不会犯那么多低级错误的。
--
FROM 60.29.153.*
我印象里,第五次老彭是谨慎这边的吧
但政治上,金、斯都太飘。。。那谁都有点飘了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这种头脑发热就让新手上的模式不是一次出现了。林刘虽然也有败仗,但是不会出现完全没有预案的问题。新手的成长必须循序渐进而不是一进来就是高难模式。第五次战役不是铁原死命扛住就是一场大败,这和他的计划超标有很大关系,在后勤保护没有显著改善的情况下外线作战风险很大,对180师这样的新部队就更是如此。他的风格对于胡麦这样的好大喜功的对手能占上风,但对于冈李这样精于算计的对手就很容易被算计到。
--
FROM 60.2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