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肖永银这事,说明徐帅厚道吧
那是黄自己不把话讲清楚,口口声声校长,那当然现场的都认为他已经叛变了,当时彭等已经把所有秘密都告诉他了,一旦叛变后果还用想吗。他们杀的不是朋友而是叛徒,当然不会有犹疑。后来黄的叔父过来劝降,彭照样杀掉了,黄得知后表示杀的好。相反彭一直宠信的养子郭炳生后来拖枪跑掉了。而且从彭的回忆来看,虽然是老友,但经过大失败后,一年多没见的黄对他的立场也不敢确定,所以才会先试探一把,否则贸然公开身份那两个随来的人不就危险了?交心以后两人就没有芥蒂了,第二天进行了详尽的长谈。
【 在 microheart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说的是起事那次
--
修改:bhima FROM 112.18.4.*
FROM 112.18.4.*
就拿最直接的例子,西路军惨败后,徐陈率先逃跑,半道徐抛下生病的陈要着饭只身逃回,而参加过黄麻的木匠带着部分人员一路向西突破重围翻越祁连山穿越戈壁滩到了新疆,人和人的差距就是这么的大。这时候总不能说是张老四或者陕北掣肘徐了吧,徐在绝境中的意志缺少锤炼是不争的事实。陈昌浩逃回湖北后也没法自己拉起队伍,一个道理,他们都需要因人成事。哪怕是徐接手的三十一师也已经是有一定根据地和赤卫队为依托的部队,经受过反围剿的考验。吴光浩就是在为了给商南起义部队提供经验指导的路上牺牲的。
【 在 Adaye 的大作中提到: 】
: 才300多人,怎么也不算强大吧。说弱小没啥毛病,特别是和徐去了之后对比。
: 海陆丰那形式守不住不丢人,不算什么污点。
: 悄
: ...................
--
修改:bhima FROM 112.18.4.*
FROM 112.18.4.*
别解释那么多,在彭的眼里,世人皆可杀。这性格,可能跟汲黯差不多。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是黄自己不把话讲清楚,口口声声校长,那当然现场的都认为他已经叛变了。他们杀的不是朋友而是叛徒,后来黄的叔父过来劝降,彭照样杀掉了,黄得知后表示杀的好。相反彭一直宠信的郭炳生后来拖枪跑掉了。而且从彭的回忆来看,虽然是老友,但经过大失败后,一年多没见的黄对
: 牧⒊∫膊桓胰范ǎ圆呕嵯仁蕴揭话眩裨蛎橙还矸菽橇礁鏊胬吹娜瞬痪臀O樟耍拷恍囊院罅饺司兔挥薪娴倭耍诙天进行了详尽的长谈。
--
FROM 218.89.235.*
二打长沙时杀卢匿才
【 在 microheart 的大作中提到: 】
: 彭坏规矩的事多了去了
--
FROM 112.3.207.*
当时喊杀的可不是彭一个人,你不要黑到没有逻辑。大义灭亲镇压叛徒在当时就是常态,红岩烈士总结的血的教训之一就是要惩办叛徒。黄自己之后都没有当回事。彭去井冈取经的时候剩余部队就是让黄单独带着,如果彭不信任黄敢这么做吗?被彭从14岁就在培养的郭炳生叛变后彭极度的震动,后来对他参军的侄子的时候说过,如果我叛变了,你可以打死我。
【 在 microheart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解释那么多,在彭的眼里,世人皆可杀。这性格,可能跟汲黯差不多。
: 运
--
修改:bhima FROM 112.18.4.*
FROM 112.18.4.*
举个类似的例子,37年抗战爆发,西装革履的陈胖奉命去劝说湘赣边的谭余保下山接受改编,谭余保同样是把这个老相识捆起来准备杀掉,还是陈胖口才好才逃得一死,菊香知道后称赞谭警惕性高,特地点名要他来延安。谭这么做也是被一系列叛徒逼出来的,连他的军事副手曾开福都叛变了,带领白军进行搜山,他能不警惕吗?就在黄来之后不久,曾经参加秋收起义的苏先俊被捕后叛变,导致湖南湘赣边特委书记郭亮被捕遇害,头颅被悬挂在长沙城门上,稍早一点的向jy和夏mh同样是被叛徒宋若林出卖,彭黄这么谨慎有问题吗?
【 在 microheart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解释那么多,在彭的眼里,世人皆可杀。这性格,可能跟汲黯差不多。
: 运
--
修改:bhima FROM 112.18.4.*
FROM 112.18.4.*
你说的这些,能证明鄂豫皖当时弱小还是强大吗。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拿最直接的例子,西路军惨败后,徐陈率先逃跑,半道徐抛下生病的陈要着饭只身逃回,而参加过黄麻的木匠带着部分人员一路向西突破重围翻越祁连山穿越戈壁滩到了新疆,人和人的差距就是这么的大。这时候总不能说是张老四或者陕北掣肘徐了吧,徐在绝境中的意志缺少锤炼是不争的事实。陈昌浩逃回湖北后也没法自己拉起队伍,一个道理,他们都需要因人成事。哪怕是徐接手的三十一师也已经是有一定根据地和赤卫队为依托的部队,经受过反围剿的考验。吴光浩就是在为了给商南起义部队提供经验指导的路上牺牲的。
--
FROM 223.104.40.*
鄂豫皖当时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初创时期,空降的徐是去添砖加瓦,要他自己白手起家搭架子他没有那个能力。木匠后来带着百来号人照样在中原打开了局面,到底是谁的问题很难分辨?如果当时是木匠当头至于在西进和就地发展来回犹豫不决?几十年后还要把锅甩到陕北?
【 在 Aday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这些,能证明鄂豫皖当时弱小还是强大吗。
: 氖率怠3虏铺踊睾北后也没法自己拉起队伍,一个道理,他们都需要因人成事。哪怕是徐接手的三十一师也已经是有一定根据地和赤卫队为依托的部队,经受过反围剿的考验。吴光浩就是在为了给商南起义部队提供经验指导的路上牺牲的。
--
修改:bhima FROM 112.18.4.*
FROM 112.18.4.*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拿最直接的例子,西路军惨败后,徐陈率先逃跑,半道徐抛下生病的陈要着饭只身逃回,而参加过黄麻的木匠带着部分人员一路向西突破重围翻越祁连山穿越戈壁滩到了新疆,人和人的差距就是这么的大。这时候总不能说是张老四或者陕北掣肘徐了吧,徐在绝境中的意志缺少锤炼是不争的事实。陈昌浩逃回湖北后也没法自己拉起队伍,一个道理,他们都需要因人成事。哪怕是徐接手的三十一师也已经是有一定根据地和赤卫队为依托的部队,经受过反围剿的考验。吴光浩就是在为了给商南起义部队提供经验指导的路上牺牲的。
要不我说你们这种叙事风格挺讨厌的。不知道是先天就有还是后来跟一些垃圾学会的。
“半道徐抛下生病的陈要着饭只身逃回”,比如这种,真话假话掺在一起都当真话说,反正是黑干脆就一黑到底什么都说你黑连你的牙齿都是黑的。
--
FROM 123.123.252.*
为什么对琼崖根据地没怎么重视过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鄂豫皖当时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初创时期,空降的徐是去添砖加瓦,要他自己白手起家搭架子他没有那个能力。木匠后来带着百来号人照样在中原打开了局面,到底是谁的问题很难分辨?如果当时是木匠当头至于在西进和就地发展来回犹豫不决?几十年后还要把锅甩到陕北?
--
FROM 183.25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