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徐州剿总和黄维合作能把中野包饺子么
一年前挺近大别山时都包不了,现在想包?
最简单的应对
中野往苏北或者豫西一跑,玩牵牛。华野灭掉黄百韬,同时追杀国军。
最后客观上的效果预计会是黄维接应徐州缴总主力撤出。
【 在 djshaofe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野刚占宿县那会儿
: 邱李兵团至置黄百韬部于不顾,南下与黄维合作
: 全坚中野
: ...................
--
修改:zea FROM 119.78.67.*
FROM 223.104.5.*
还有江淮军区部队围灵璧,断了国军淮河以南到徐州的公路运输的通道,五河-灵璧这个方向是当时一条可用的公路干线。
一个正规师加若干土顽。江淮两个旅打不动也属正常。
灵璧最终解放,是再后来是 13纵打完黄兵团主力南下时,花几天顺手合力灭了困守孤城的土顽。
(PS:赞一下大决战电影的细节,军用地图一闪而过,有围攻灵璧图例。)
何张起义部队在现枣庄境内修整(按西柏坡指示不要北撤太远),存在就是给国军压力。
渤海纵守备济南,随时铁路南下。
【 在 T72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一阶段:
: 围歼集团:以5个纵队(4、6、8、9、13)及特种兵纵队一部负责包围并歼灭黄百韬兵团。
: 阻援集团:以6个纵队(7、10、11,苏北兵团2、12、鲁中南纵队)及中野11纵,负责阻击徐州东援之敌(邱清泉、李弥兵团)和徐州东南方向的可能援军。
: ...................
--
修改:zea FROM 202.120.235.*
FROM 223.104.5.*
何张起义不仅带过来几万人马和让开道路。
还有那个关头对国军的心理冲击,一则会不会何张突袭徐州抓老刘当见面礼。(国军派系相互打打和和的经历太多了)
二则国军将领相互看谁靠谱谁不靠谱。刘汝明等西北军出身会不会一块过去、得盯着点。李弥较滑头,孙元良也不老实,到底怎么想的。文参谋长谁的表弟,舒参谋长直接有红军履历,邱兵团长有个弟弟在那边,熊军长老爹在那边。
事后诸葛亮看,只有刘汝明有点动摇的意思,并且我军派出人员做工作;但在当时的迷雾中,谁能快速判断?
(郭汝瑰:大家不要看我;我就是按照南京总部安排过来看看。)
慌乱之中,刘主将摆出个囤积更多兵力的架势,各部分相互照应(≈牵制)。争取时间定定神并且鉴定甄别。
【 在 bocaj 的大作中提到: 】
: 能隔绝邱李就更不会打徐州,全力围歼邱李兵力都不够。实际上也很难,邱李离徐州太近,二十来公里,没机会。一两个师做多两万多人,就只算剿总直属都数倍于这俩师,不知道慌啥乱啥……
--
修改:zea FROM 119.78.67.*
FROM 39.144.107.*
当时各路国军都在用最强烈语气向上反馈:攻击我的是华野/中野主力。
总有一股国军是对的。
【 在 bocaj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一,我鍕确实有打蚌埠的可能和计划,但从来不是第一选择,也是以先歼灭一部作为考量,也就是歼敌次序选择,切断徐蚌段比吃下蚌埠更有利,敌人都抱成一坨,不如分割容易有歼敌机会。
: 第二,宿县守敌11日夜已经判明中野主力出永城目标是攻击宿县切断津浦路。是有人无视这一事后被证明确切的情报,而不是没人判断宿县有危险。
: 最后,蚌埠的李延年兵团在集结,北上攻击需要时日,就地坚守则不是问题,中野舍近求远,送上门去让实际战意有限甚至实战中地方部队就一度可以阻击的发挥作用,并不明智。且前已说明,跨区集结的援兵,离蚌埠路程较短且交通通畅,万不得已也可以驰援解救。
--
修改:zea FROM 119.78.67.*
FROM 119.78.67.*
安排刘汝明守蚌埠守备没问题。
李延年兵团部是原驻连云港的绥靖区司令部,光杆司令通过车运到蚌埠没基本部队。(原部队一部分八月份空运济南、有些已经变成解放战士在进攻的路上了;一部分留在连云港,转隶黄百韬兵团。等他们是黄兵团延迟西撤的原因之一)
开始时需要刘汝明为主,守备蚌埠和津浦南段。
后来船运浦口的几个军过来,李延年凑起来几个军成为兵团。兵力才有富余。
刘主将计划宿县向北守备徐州,李刘往北接防,就连上了。
国军一向不擅长交接,宿县有一阵空虚的空当,被抓住了。
(从光杆司令部逐渐增加到四个军的过程,并形成战斗力,需要时间。而且李兵团部队很大一部分是辽沈战役从营口船运逃出来的部队,战力战意都不足,加上不是李司令的基本部队,指挥也不那么顺畅。)
【 在 bocaj 的大作中提到: 】
: 讨论守徐州的背景是贾汪起义,4绥靖区门口洞开,以为华野主力要进攻徐州。黄是10日才决定在碾庄不走了,因为有工事,走也未必走的脱,野战被歼更惨。11日才被完全包围。
: 守徐州和确保宿县不冲突,目标不冲突,也不能解释实操。10日,也没有理由让后一两天才抵达宿县的16兵团开赴徐州。着急让16兵团开赴徐州是11日夜。这也没有必要性,刘汝明部还在徐州,晚几天去蚌埠不一样?刘部是弱些,但2兵团,13兵团都转进正常,就在徐州周围,自保足矣。7兵团陷入绝境还有时间,等12兵团靠近了在再调16兵团到徐州,完全有时间在20日以前倾巢而出打通碾庄梭哈一把。确保徐蚌之间铁路畅通,一个兵可以当俩用。
: 我军这边,早早就下定决心切断宿县了,16兵团两个军从蒙城启程去宿县也没有动摇,要中野准备全力歼灭16兵团于宿县,为此已经放弃了前面牵制2兵团的任务了。真要如此发展,16兵团和原驻宿县部队,是那么好解决的么?全力围歼16兵团于宿县,岂不是更无法分身阻滞12兵团了么?12兵团全机械化,畅通无阻,岂不是更快打到宿县外围?那咋办?不用徐州出手,俩兵团即便不能击破中野,迫使中野撤围应该可以想见吧?也算是牵制了两个兵团为华野主力歼敌创造条件呢。
: ...................
--
修改:zea FROM 119.78.67.*
FROM 223.104.5.*
李延年兵团有一个从光杆司令部逐渐增加到四个军的过程。
虽然我没核实过具体每一天他名义和实际指挥的部队到底有多少,但按此解释得通。
【 在 bocaj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宿县的16兵团两个军加宿县原本一个师(148师)和地方部队(交警16总队),就四万人么?刘去南线打酱油更没发挥啥作用吧?蚌埠的6兵团有四个军呢,压力小的前提是迅速歼灭宿县之敌。而且,中野实战一直有两个纵队牵制黄维12兵团吧,但是挡不住啊。中野拿下宿县后,总部的部署是第二、第六纵队钳制黄维兵团,以第一、第三、第四、第九纵队迎击刘汝明兵团、李延年兵团。不过一日,总前委三人就考虑12兵团战力和“在远道疲惫,脱离后方之运动中”等因素,调整为第二、第六纵队直驱涡阳,第一纵队前往蒙城、板桥一线,以上三个纵队阻击黄兵团;第九纵队阻击李、刘兵团;第四纵队由徐州南下,与第三纵队驻扎于宿县西南,视敌情发展再赋予作战任务。等于三个纵队阻击寻歼12兵团。不过效果并不理想,19日下决心将第三、第四、第九纵队西进,仅留下豫皖苏军区独立旅阻击李延年兵团。至此,中野主力六个纵队迎战黄维兵团,这才能围住。一个师能挡住12兵团,这个实在有些……,至少我理解不了。
: :
--
修改:zea FROM 223.104.5.*
FROM 223.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