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越看越糊涂。
1931年,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政治局再次设立。1931年9月,中共中央在上海的中央委员
和政治局委员都不足半数,在共产国际指示下,成立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
1931年1月7日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共选出中央政治局委员9人,候补委员7人,合计
16人。政治局常委为:向忠发、周恩来、张国焘。到了9月中旬,在上海的政治局委员只
有周恩来、卢福坦、陈绍禹(王明)、刘少奇4人,仅占政治局成员的四分之一,他们已
失去“代表多数”的作用。同时,周恩来将赴中央苏区工作,陈绍禹将去莫斯科担任中
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这样一来,中央政治局已是有名无实,无法正常运转。有
鉴于此,共产国际远东局指示中共改组中央领导,成立临时中央政治局,并提出组成人
员的具体建议。据此,1931年9月中旬,周恩来、王明、张闻天、秦邦宪(博古)等四人
在博古家里开会商议此事。王明提出博古进入中央负总责。商议的结果是:由博古、康
生、陈云、卢福坦、李竹声等人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报请共产国际审批。
1931年9月22日,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召开第一次会议。会上,博古宣布共产国际来电,
批准成立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共9人:卢福坦、博古、张闻天、李竹声、陈云、康生、
黄平、刘少奇、王云程。会上成立了中央常委会,成员是:卢福坦、博古、张闻天、康
生。一个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即告诞生。
1931年12月上旬,临时中央政治局决定设立组织局,负责人康生,专门管理全国党的组
织工作。此时,周恩来离开上海赴苏区,月底抵达瑞金。
1933年1月13日,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在上海无法立足,遂决定接受共产国际的指示,中
央机关由上海陆续迁到苏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博古、陈云去苏区,康生去莫斯
科。李竹声留上海,组织“中共上海中央执行局”,作为临时中央的派出机关,代表中
央指导白区党的工作,并负责同共产国际联系。1月底,临时中央领导人张闻天、博古、
陈云及杨尚昆等到达瑞金。
1933年1月30日,博古主持召开“中央会议”,张闻天等“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和“苏
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任弼时出席。博古在会上传达共产国际的意见:为了工作方便,原
上海和苏区的政治局委员合起来,选出一个中央总负责人。结果博古当选。其他负责人
是:张闻天为常委兼宣传部长、中央党报委员会书记;任弼时为组织部长兼党校校长;
陈云为常委兼全总苏区执行局党团书记;刘少奇为全总苏区执行局委员长。会议决定,
临时中央与苏区中央局合并,对外称“中共中央局”。“中共中央局”即是临时中央,
但对外有时仍用“苏区中央局”名义。从此,中共临时中央直接领导中央苏区的工作。
1933年4月22日,由于博古等认为任弼时执行“进攻路线”不彻底,工作“不合手”,免
去他的中央组织部长职务,由李维汉接任。6月,任命潘汉年担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7
月,中共中央局成立组织局(相当于书记处),负责协调中央各部工作,处理日常事务
。成员有:张闻天、陈云、王稼祥、李维汉等,主任李维汉,实际由中央局常委张闻天
主持,开会议事作结论。8月8日,中央局决定成立中央常务委员会及中央苏区各省县监
察委员会,以处理党员违纪问题。常务委员会书记董必武,成员有康生、陈云、何叔衡
等。
1934年1月4日,周恩来(中共中央局常委)、朱德(中央委员)率领红军前方总部机关
返回瑞金后,“中共中央局”名称停用,开始采用“中共中央”名称。1月15日至18日,
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在瑞金举行,选出新的中央委员会,改选了中央政治局,决定设立中
央书记处(同时是常委会)。至此,中共党史上第二次设立的“临时中央”在工作了两
年零四个月后结束任务。
1.中共六中全会总共选出来的政治局常委有3个人,但成立临时中央时,三个常委都不在
临时中央里,那这个临时中央的权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2.中共六届五中全会能够选新的中央委员会,这是如何实现的?中央委员选中央委员?
3.临时中央里没有周,怎么感觉周一直都处于领导核心?周和博、张的关系和地位如何
看待?
【 在 Queeny (John.Francis.Queeny) 的大作中提到: 】
: 蔡和森在六大以后很快就被撤了政治局委员和常委的职务。
: 周公能在六大做军事报告,能在六大以后留在莫斯科遴选后备干部。
: 资历不是项英能比的
: ...................
--
FROM 112.86.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