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的第一选择是谈判成功,他搬到淮阴去,和KMT竞赛选举和搞议会政治
后来摩擦不断,“关内小打,关外大打”,毛的想法是转换为争取多的解放区,得到更好的谈判条件
“最后一战“”独占东北”之类的口号都是这一时期,第二次四平之战就是这个背景下命令死守的
等到KMT进攻中原解放区,这时候我觉得毛已经决心打到底了
毛确实建议苏中等解放区部队打出去,但各个解放区后来基本上都还是优先内线作战
比如粟裕就电告中央主力打出去则苏中解放区必然丢失,政治上影响不好,所以应该现在内线打几仗
【 在 bingli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初老毛是想很快打出和平来的,认为半年内国民党军队如果不能大胜,即可议和。为达到逼和的目的,南线除了中原突围外,以晋冀鲁豫野战军、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出击津浦路,歼灭国军有生力量后继续向南挺进(一年后挺进大别山的原始版本),北线以晋察冀野战军和晋绥野战军夺取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和保定、石家庄、太原和大同四城,东北则是积极备战但敌不攻我我不攻敌。
:
--
FROM 117.13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