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背后都有其逻辑,比如站在外人的角度看,实在是不能理解国党百万军队转瞬既没,上头猪也不至于这样啊,那些部队完全不用调动,驻地不动,原地阻击半年功夫也消灭不玩吧,但历史就是这么吊诡,从每个执行者都能找到其打,不打,大打,小打,假打真打的历史原因;不能只看书,我们一定要想明白这些描述的背后是什么,为什么,而不是就如此
【 在 tigereatmeat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上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美军参联会的决策是把朝鲜战争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所以并没有直捣鸭绿江的计划。李奇微在铁原阻击战刚刚开始的时候的决策也是攻到Wyomin线就收手。倒是范佛利特想在朝鲜东海岸登陆前后夹击歼灭志愿军,但是被李奇微否了。
: 淮海战役是因为出现了战机所以越打越大。而李奇微还没有受到63军顽强抵抗时就确定了有限的进攻目标,那你说说什么样的机会才会让李奇微改变计划准备大打呢?
:
--
修改:zb16206 FROM 106.121.71.*
FROM 106.1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