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资料还是看原文可靠。
东京裁判上有的人沉默不辩解,知道阶下囚多说无益。
日本控制满洲后和苏俄边界冲突不断,
1932-1934年100多次,
1935年开始每年都100多次边界冲突,
1937年的6月刚发生和苏俄的干岔子岛事件,
日本最担心苏俄势力的扩张。
前一年西安事变后光头和苏俄走更近了,
日本紧张,恐怕中国会是第二个西班牙,
苏俄利用第三国和对手竞争,日本更加紧张。
1937年初的国家预算比前一年大幅增加,
达到28亿日元,其中军费也大幅增加。
而春天开始的满洲五年经济建设预算25亿日元。
充足的预算可保持北方稳定,却也促成了驻屯军的好战。
之前的关东军行动有正当理由,后方也有人反对。
驻屯军没有正当理由,预期不可能掀起大浪,
当然驻屯军未必会那么想。
他们的目的就是对光头说,别和苏俄走太近。
而拿卢布发达、前一年被大林救了一命的光头,
认为苏俄可依靠,想在上海先发制人,
把2,500日海军陆战队赶下海,错过了与日本和谈的机会。
当然苏俄间接直接帮了他两年,对手太强无进展撤退。
【 在 chenq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不了原文,是1978年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按说那年头水平应该还是可以的。而且那年代所发行的这种国外图书,一般都是供上面内部参考的,顶多有删节,但应该不会乱来。
: 从其中讲到的事前东京方面不断为防止战事爆发而派人来华看,事变很可能是天津驻屯军方面一手策划的,今井武夫也有此猜疑。不过从另一方面看,七七事变一直没有看到确凿的证据,表明日方哪些人在什么时候进行怎样的策划,这点挺奇怪的。按说东京审判的供词和辩辞里应该有不少猛料,但国内个人没见过这方面的公开材料。
: 至于上海的战端,主要是在日军长年累月的侵略行径,特别是北平刚刚发生的卢沟桥事变,局势紧张,使国民政府疑虑日军在上海也会如法炮制。为防不测,违反条约而秘密向虹桥机场屯兵,被日军发现引发的吧,然后从八字桥就干起来了。按说北平战事扩大以后就已经不可收拾了,前面谈了那么多都付之一炬,很难让中方对日方的承诺有所信任。
: ...................
--
FROM 117.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