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期间,平心而论,老蒋在战略上也还算中规中矩
其实是没什么大的昏招的
在东北,是他最早提出将沈阳军队撤出固守锦州的,这样tg即使占了东北也入不了关,华北也可以保住,不用担心后勤问题,但奈何卫立煌坚决不从;后来廖耀湘兵团也是因为卫立煌掣肘导致举棋不定,丧失了从营口撤退的最后时机。至于在塔山为等赵子龙师,停止攻击了一天,确实是昏招,让9纵缓过气来最终守住了。但即便攻破塔山,也救不了锦州,林彪还有另外的口袋等着呢。
在淮海,确实是拼了死命救黄百韬的,也差点成功;黄维兵团是受白崇禧掣肘,不早派宋希濂部队协同推进,以致被中野包了饺子。至于从永城叫杜聿明转向黄维兵团,其实也是估算着杜聿明难以逃脱,和黄维合并一处还稍微有点希望。其他如张克侠、何基沣以及廖运周的起义也都是点到了死穴上,要不淮海局势还真难说。
在平津,从一开始就是低三下四求傅作义南撤,一直到快结束时还不放弃努力,奈何傅作义只打自己的小算盘
【 在 loger8 的大作中提到: 】
: 比如,抗战,总是在想,欧美会干涉,为了这一目标甚至在淞沪把老本都耗没了。果然,后来,珍珠港后,美国干涉了。
: 比如,大决战,总是在讲,世界局势会发生大的变化。果然,后来,朝鲜战争后东西方冷战局面更加明显了。
: 凯神就像炒股,总是暴涨之前低位卖出,然后拍断大腿~~~
--
FROM 124.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