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鄂豫皖苏区为何经营不下去
鄂豫皖周围都是国军统治核心区域,国军对鄂豫皖苏区忍耐度低,又易于集结兵力围剿。
当鄂豫皖苏区发展到4w多兵力的时候,蒋介石亲自任总司令,动用了30w兵力围剿,鄂豫皖苏区面对国军的任何一路纵队都是重兵,即便打胜仗自身消耗也很巨大。而且包围圈越来越小,不突围就有被全歼的危险,最终选择跳出鄂豫皖苏区。
2 川陕根据地为何能发展起来
首先这个地区不仅远离国民党统治核心区,甚至远离川军大佬刘湘的统治核心区,不受重视。
其次面对川军围攻时背靠大巴山,不是四面受敌,有余地调动部队各个击破对手。
红四方面军初入川陕地区有1.5万人,当他们攻占5个县之后,蒋介石也只是让川军军长田颂尧去剿灭。前面是蒋介石亲自任总司令,这次连刘湘都没搭理,可见围剿的规格多低。田颂尧花了几个月的三路围攻打下来自己损失惨重,川陕根据地反而扩大了一倍,部队也扩充到了4万多。再往后继续扩大版图,和川东游击队会师,部队人数增加到8万。可见也不是谁经营能力多强,主要还是国民党从中央军到军阀的重视程度都不够。
到1933年十月刘湘才亲自担任剿匪总司令,集结20万兵力搞起了六路围攻。
第一路邓锡侯第 28 军(马毓智代军长),由广元、剑阁指向南江;第二路田颂尧第 29 军,由苍溪、阆中指向巴中;第三路李家钰 2 个师由南充、蓬安指向巴中;第四路杨森第 20 军,由广安、岳池指向通江;第五路刘湘第 21 军由开江指向宣汉、达县;第六路刘存厚第 23 军由开县指向万源。
红军先节节阻击,步步后退。川军在进占苏区大片土地的时候也伤亡巨大,进入苏区腹地之后补给线拉长,有孤军深入的风险。红军收缩到一个较小范围之后开始搞各个击破了。红四方面军主力先是在东线反攻,痛击第六路。然后插入第五路左侧方向,刘湘连忙后撤。东路川军不敢造次之后红军主力迅速来到西线。在西线我军直插敌军后方,使敌军陷入被包围的危险,于是川军全线溃逃。川军第二路的10余个团溃逃到黄木垭被我军拦截并消灭。其他几路也被我军追击,西线川军很快逃回嘉陵江以西。
川军的六路围攻以完败告终,被歼8万。这也为后来百丈关之败埋下伏笔。
【 在 pEaklAUrEL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央红军长征后人数锐减,会师后张国焘发现实力悬殊,才有了拥兵自重的念头。
--
FROM 222.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