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1月1日,爱国志士孙凤鸣刺杀汪精卫;
12月9日,北平爆发“12.9运动”;
12月17日,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口号及其策略方针。
陈立夫也向蒋介石提出了与中共接洽谈判共同抗日的问题。陈立夫甚至还持假护照,试图经欧洲进入苏联,直接与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谈判,但因被日本间谍发现而放弃。
1935年12月,蒋介石指示驻苏武官邓文仪在莫斯科先后与王明、潘汉年接触,最后王明答复邓文仪:这个问题,你们必须与国内的中共中央商谈。无奈之下,蒋介石只能通过陈立夫寻找地下党。
陈立夫,把寻找共产党的任务,交给了曾养甫。曾找到下属谌小岑。谌找到中央宣传部下属的征集部主任左恭。因为他觉得这人有点儿“左”,八成跟共产党有联系。
左恭真的就是一个中共秘密党员,由特科负责人通过交通员与他单线联系。而联系他的交通员,就是张子华。
因此,张子华才会紧急寻找徐强和董健吾开会,提出尽快去陕北与党中央联系。
他们准备请孙夫人宋庆龄帮助解决:第一,路费;第二,通行证。因为董健吾是特科与宋庆龄之间的联络员,所以此事就由董健吾去办。
宋庆龄见到董健吾,就交给他一封信,说这是国民党高层给中共中央的信,要他送到陕北。宋庆龄还给他准备了路费和孔祥熙签发的财政部税务专员通行证。并且嘱咐他,到了西安,如果去陕北有困难,可以找张学良帮忙。
董健吾和张子华到了西安,天降大雪道路阻隔,于是找到张学良帮忙。
张学良和延安、南京分别联系后,就对董健吾的身份有数了。张学良遂用私人飞机将董、张送往延安,并安排部队地面护送去瓦窑堡。1936年2月19日,张学良目送飞机起飞后,转身对部下说:“既然南京可以和共产党联络,那我们也可以。”这句话为“西安事变”埋下了伏笔。
【 在 fengx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谢指教!这也印证了我的一个疑惑或推断:张学良的兵谏只是一个助推力,并不是他的个人举动导致历史走向的转折,或者说正统史书过分太高了西安事变和张学良的作用?
--
FROM 223.1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