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找更详实的统计吧,找到之前,之前的统计都不谈,然后就否定了 "
这句话非常适合回答你。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当时条件的限制,非要找出300000还是300001哪个更准确,这个做不到了。
南京审判虽然因为某人的私心留下了很多遗憾,但毕竟是有法律效力的。
1947年2月6日,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在南京第一次开庭。公诉人指控谷寿夫在侵华战争、特别是在南京大屠杀中所犯下的暴行。谷寿夫是原日军第6师团中将师团长,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后,命令所部在南京进行了40余天的大屠杀,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等残忍手段,杀害34万中国军民,烧毁全城三分之一的建筑。
1947年3月10日,法庭对谷寿夫进行最后一次公审,宣判其犯有危害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判处死刑。4月26日,谷寿夫在南京雨花台被执行枪决。
1947年12月18日,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宣判:战犯野田毅、向井敏明、田中军吉犯有战争罪及违反人道罪,判处死刑。战犯野田毅和向井敏明在日军攻占南京后,曾以百人为目标进行“杀人比赛”。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在题为《超纪录的百人斩》一文中,对此有详细报道。战犯田中军吉在南京期间,一人就屠杀了300余名平民。
某些人要求把34万人的名字列出来才算详实,你准备怎么研究才能满足他的要求?
【 在 beerbomb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统计的更详实,更准确,怎么会进一步否定呢?
: 就如同判一个人有罪,怎么会因为证据越来越多,越来越细,最终罪名不成立了?
: 发自「今日水木 on M2002J9E」
--
FROM 101.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