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是表示愿意加入我军,调转枪口对敌作战。像淮海战役中何基沣、张克侠部和廖运周部的起义,以及60军长春起义都属于这种情况。 投诚则不同,指成建制主动放下武器的情况。长春的新7军在60军起义后,虽然还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仍选择放下武器,故定性为投诚。 在陷于最后的绝境时才放下武器的情况则为投降。淮海战役最后阶段,国民党5军的200师最后放下武器,即属于投降。 有时起义"和"投诚"难以区别。像沈阳解放时,守军纷纷联系起义,但只有及早就与共方有关系的许赓扬暂编53师被承认,其他都作为投诚处理。 对待起义部队经过教育改编为解放军,素质好的部队可以保留建制,素质差的部队则可能分散编入其他部队。起义军官经过教育后,表现觉悟较好的可继续当解放军的干部,享受相应的待遇;表现不好的则劝其复员,但也持有起义人员的证明,回乡后可受一定的礼遇(后来政治运动中还是难免受冲击)。 对待投诚的部队通常部队解散,士兵编入解放军中,军官遣散。
【 在 ZHMZFFL (ZHMZFFL) 的大作中提到: 】
: 林彪、罗荣桓指定聂鹤亭统一指挥解放沈阳作战。聂鹤亭部署:辽北军区部队从东北方向进攻沈阳;第一、第二纵队由西北方向进攻;第十二纵队由南向北攻击。总攻发起前,国民党新一军暂编五十三师师长许赓扬派人出城,与辽北军区独立第一师联系起义事宜。聂鹤亭考虑:暂编五
: 在接受暂编五十三师起义一事上,林彪、罗荣桓因聂鹤亭事前没有请示而给予了批评。林彪认为:暂编五十三师不应算做起义,而应以投诚对待。聂鹤亭起初想不通,后经罗荣桓做工作,聂鹤亭做了自我批评。
--
FROM 139.205.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