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辟事件,溥仪才11岁,按现在来说,小学五年级,就是追究,也只能追究监护人。但跑路时,他都25岁了,是个成年人了,这个主要责任只能他自己负责,不能推脱给别人。
老袁也好,段祺瑞,冯国璋,黎元洪,下到张作霖,吴佩孚,张勋这些军阀,之前都是大清给他们开工资,他们也都是大清官员将领,多少有点香火情。溥仪准备结婚时,张作霖,张勋都有过把女儿嫁给溥仪的念头,太妃们以旗汉不通婚,婉拒。
再加上本来革命本来就是欺负孤儿寡妇,老袁为代表的一群军头爷们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董事长交出公司股权,已经下台,总不能把公司股权拿到手,再杀孤儿寡母吧,老袁也好,老段也罢,谁也下不去手。
虽然北洋政府年年拖欠400万的皇室年金,但也多少给点。而且,把溥仪养在紫禁城,也是变相监视,因为溥仪身份特殊,加上当时军阀混战,容易被野心家利用生事。
就好比,北上大都后,察比经常去看全太后她们,全太后不适应北方天气,经常生病,就和察比说;能不能让他们母子回杭州当寓公,察比和忽必烈说了,忽必烈说;我不是不放他们回去,但她们母子身份特殊,我放她们回杭州居住,容易被野心家利用,反而是害了他们母子。
溥仪的问题也算是如此,身份特殊,当时又是军阀混战,处理不善,容易出纰漏。
冯玉祥和清朝没啥香火情,1924年直奉战争和张作霖暗通款曲,从前线撤军,直系兵败如山倒,吴佩孚去天津当了寓公。张作霖背弃和冯玉祥的约定。出关,占领天津,冯玉祥背信弃义,除了骂名,啥也没捞到,只好撤出北平,张作霖占领北平。这是张作霖人生最风光的时刻。
溥仪被撵出宫,去天津当寓公,张彪听说溥仪来了,立刻把张园给溥仪居住,老头每天早起为溥仪扫院子。截止到1928年,消消停停,没作妖。
校长北伐,渡过黄河,京津地区被阎锡山占领,就在这时,发生了东陵盗墓事件。溥仪给校长写公开信,要求严惩凶手,当时京津在阎锡山手里,校长把溥仪的公开信转给阎锡山,要求他查办此案。意料之中的,这事不了了之,在一次酒会上,冯玉祥对老孙说;我把溥仪撵出紫禁城,革的是活人的命。你把慈禧的坟刨了,革的是死人的命。
紧接着,阎锡山冯玉祥为首的大小军阀,与校长开打一直打到1930年,以张学良易帜,东北军入关,接管平津,阎锡山回到老窝,当起了土拔鼠,结束。
东陵事件对溥仪刺激太深,关东军鼓捣出,,,溥仪在郑孝胥,罗振玉这帮子余孽的鼓捣下,偷偷跑到关外。校长之前也听到相关消息,派遣前清遗老对溥仪说,他可以来南京居住,也可以去上海当寓公,甚至可以去紫禁城居住,,绝对不可以做出对不起国家民族的事。
但之前东陵事件,再加上冯玉祥撵他出宫,溥仪已经不相信这些军头政客的话了。
溥仪跑了以后,国民政府开会,下达了通缉令,通缉逃犯溥仪。
--
修改:yushan11 FROM 223.72.73.*
FROM 22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