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herestart 的大作中提到: 】
: 电影艺术手法。
: 本来也不是只能二选一的问题。
: 粟裕将追击路线设定为兼顾两边,前面缠斗的积极点,后面追击的迅速点,
: 实际哪条路都逃不掉。
此外,之所以后来有准确判断杜集团逃跑路线、展示粟裕判断能力的机会;
是因为在杜集团附近没有足够主力阻止杜的逃跑。
而这是因为战役第一阶段没能及时解决黄伯韬集团。
如果粟裕能按照他初时估计的于14、15日左右解决黄伯韬集团,就可以及时转用兵力,那么杜聿明早就被围、连跑的机会都没有。但实际偏离了他的估计。
正因为第一阶段没打好,粟裕才有了最后展现判断力的机会。否则就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因为战役第一阶段迟迟不能解决黄伯韬集团、同时又打不了援,华野与敌形成僵持;而中野以有限实力截敌要害,受敌多个集团威胁,眼看要抗不住了,发电催促粟裕尽早解决黄伯韬。此时如果再拖下去,中野必被敌击破退走,整个战役计划就泡汤了。
此时谭震林临危受命。
黄伯韬在碾庄一带将主力按东西南北中摆了一个梅花桩阵形,看似天衣无缝,也确实给民华野部队极大杀伤。但谭抓到他的一个破绽——西北两部受打击较重、实力相对较弱——集中主力攻击西北两部。西北两部被歼灭。此时华野就能抽出几个纵队支援其它战场、从而稳住了局势。紧接着谭震林带着剩下的三个纵队,不惜牺牲再接再厉,彻底解决了东南部之敌。
纵观谭震林指挥的碾庄攻坚战整个过程,有板有眼,反映出了山东兵团从胶东反击战开始浴血奋战逐一攻取山东各大城市所锻炼出的攻坚能力。
拿下黄伯韬,华野就没了后顾之忧,可以自由转用兵力,之后就怎么打都好打了。
所以说,淮海战役第一功,应授予谭震林所代表的山东兵团。
--
修改:herestart FROM 223.72.73.*
FROM 22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