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突然,很多人都觉得突然,其实是不了解。
那个时期我军确实是退却的,国军确实是前进的。但是,国军没有群众基础,这是很要命的事情。
不明白这个的想一下抗战,日军占据的地盘越多,就越需要分兵驻守各地。这和在上海可以集中大量兵力打决战是不一样的。占地方越多机动力量越小。日军兵力分散之后军事上进展就不多了。但我军在敌后却能发展壮大。日军虽然发展了伪军,但伪军绝大多数时候只是摆设,没起到关键作用。至于后来的豫湘桂,日军也是集中了大量兵力才能发动的。
东北的反击就是从蚕食开始,我军甚至可以用一个师去打新一军的一个营。因为新一军这样的王牌部队分散到了太多据点,以前啃不动骨头,现在他帮我们切小了,我们可以慢慢啃。东北的国军丢一个据点往往意味着成建制的被歼灭。而同时我军却在发展壮大。所以东北的此消彼长是很明显的。47年初开始反击,到47年底,东北的国军据点已经很少了。
胶东的压力缓解和我军向外线发展是有关系的。黄百韬在胶东所向披靡,就在我军苦不堪言的时候被调到了大别山。然后我们又各个击破,慢慢的收复胶东。
其实东北和胶东大量据点的收复构成了我军解放战争转折的最重要部分,但这些战役基本上是一系列中小战役构成,很多人都不是太了解。
等到山东仅剩济南孤城,东北只有长春,沈阳,锦州,葫芦岛的时候,地图才变成大家最熟悉的模样。
【 在 bubuyog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呢
【 在 liyiyouwanan 的大作中提到: 】
: 猪将刘峙在中原几乎全歼了二王一李的中原军区
: 杜聿明、孙立人在东北横冲直撞,101只剩一口气
: 范汉杰横扫胶东,薛岳横扫苏北
: ...................
--
FROM 171.22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