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当时的中国根本搞不成日本那样的明治维新。
日本的成功有其特殊性,曾给中国造成极大的错觉,因错觉导致错误,因错误导致错乱。后来的实践证明,由于国家类型不同,中国的政治走向不可能以明治维新为样本。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军人和商人结成同盟,推翻了幕府。当时日本本质上是封建割据。幕府实力类似周朝的天子,实力虽强但也有限。那么多割据小藩,只要有一个思想开明,就可以迅速跟进西方成长壮大。而清朝是典型的帝王中央集权,背后代表满汉地主联合的保守势力,过于强大。即使有太平天国这样的挑战,他也通过各种向汉族地主出卖利益和向列强出卖主权的方式打压下去了。
学习能力不同。中国人天朝上国时间太久,拉不下架子学习别人的长处。日本人没有那么多历史优越感和包袱,从遣唐使开始,身板就放得很低。(你别说,虚心学习的还真得数野蛮人,可能正因为没文化,所以没负担。比如欧洲的日耳曼野蛮人;蒙哥学几何原本,康熙喜欢学科学,N次召见梅文鼎)。
地缘不同。日本因为资源劣势和地理安全优势,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日本既无资源,又缺市场,地缘位置也不重要,油水太少。打仗是要花钱的,列强一直不愿意在日本投入军事力量,至少优先级远在中国之后。日本也不和其他国家接壤,也不在主要贸易路线上,他自己壮大过程中对周边列强殖民地没有威胁,所以没有人来打断。在甲午战争之前,当时列强主要关注点在于阻止满清的再度壮大。日本和满清和俄国的关键战役,都得到了列强的暗助(比如甲午战争中日本就得到了美英德法的支持和俄国的中立)。
简单地说,日本是船小好掉头,中国则太大,或者说路径依赖的惯性大(比如西化到底应该到什么程度?都9210年了还有一帮整天骂牧羊犬的)。对于维新,日本是要完成统一,结束分裂,加强中央集权。而中国则是要削弱中央集权,结果导致国家混乱分裂。以中国的体量,西方不可能像如对日本那样纵容做大。只要中国稍有强大的可能,必然会遭到压制。
【 在 fryingbird 的大作中提到: 】
: 发现明治维新能成功绝对不是偶然
: 中国这些洋务派各怀鬼胎
: 每个人不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前面
: ...................
--
FROM 1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