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王世泰认为把战役全局失利的主要原因和责任都归咎于四纵,还不允许当事人申辩、说明情况,就有失偏颇,难以达到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领导水平的目的。
造成西府战役及其以后严重损失的主要原因是求成心切,主观轻敌,孤军深入,失去依托,兵力分散,而敌人恰恰利用了我军这一致命弱点。
在接到我军主力攻占宝鸡的电报后,蒋介石认为这是歼灭我西北野战军主力的天赐良机,给胡宗南和马继援下了死命令,要求两部破除以往的作战界限,全力堵击我军主力,计划在根据地之外将我军包围歼灭。
胡宗南是天子门生,执行命令自不必说。马步芳是青海军阀,很滑头,一直想着保存实力,与我军作战步履不出陇东。
胡宗南则从他宝贝儿子、整编八十二师师长马继援入手,给他修书一封,先恭维马继援“自古英雄出少年”、是“西北第一勇士”,然后笔锋一转,来了个激将法,指出青马主力还没和西北野战军主力交过手,这一仗是他扬名立万的好机会,还许诺出兵军费一律找胡宗南报销。
马继援果然心动,直接率整八十二师主力离开陇东,直奔西野主力而来,造成胡、马合击之势,
野司事先对马继援、裴昌会同时出击预判不足,在进攻宝鸡时,四纵放在咸阳附近佯动牵敌,六纵置于彬县一带机动防御,南北相距百公里以上。四纵在杏林镇是忙乱时才拉上去阻援的,在开阔的关中平原连工事都来不及修就投入战斗,且面对的是5倍以上的敌军。在这次战役中,四纵所有的战斗都是在救火,都是在为兄弟部队作掩护。
教导旅因为敌情不明,才在屯子镇严被马家军包围,招致惨重伤亡。一、四纵前去解救,增援的一纵队因走错方向,未按时到达屯子镇解围。仅就上述情况看,野司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兄弟部队也不无疏忽失误的地方。
王世泰认为西府战役的经验教训就是:越是在胜利情况下,越是一帆风顺的时候,就越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而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他曾两次向野司直言自己对这方面的认识,并提出相应建议,均未被采纳,也没有能引起足够重视。一次是1947年冬季整训时,他根据自己多年与马步芳部队作战的经验教训,汇报了马家军的战斗力、作战特点和应采取的对策,建议前总在冬训中向部队进行教育;
一次是宜瓦战役后,前总开会讨论下一步行动计划时,决定占领黄龙地区,攻打洛川县城,王世泰提出洛川县城易守难攻,自民国以来没有人打下过,建议暂时放弃攻打。
王世泰认为前总当时之所以对马步芳的战斗力和攻克洛川县城的难度估计不足,足以说明前总领导确实存在骄傲轻敌思想。
【 在 cjon 的大作中提到: 】
: 王世泰自己后来为此事辩解过吗?回忆录或者其他形式的材料?
--
FROM 112.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