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cx2912579 的大作中提到: 】
:
: 李自成,是流寇思想,集合起来乌合之众,冲州撞府,内部不团结,口号肤浅,【闯王来了不纳粮】,遇到强劲敌人,李自成队伍就不行了。
: 延安有思想,延安的干部撒种子,到处点燃抗日烽火,因为党组织战略战术,思想动员,集体主义,队伍凝聚力在逆境中翻盘。新四军高老庄连,是队伍思想建设的代表,82人宁死不屈,在优势敌人面前战斗到底,是李自成队伍不可比的。
: ...................
1949年3月23日, 吃过早饭后, 西柏坡的机关大院里站满了人,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激动与兴奋。但人群中却没有毛泽东。此时的他, 正安详地坐在一张旧躺椅上, 认真地看着一本书。
一旁的机要秘书叶子龙内心有些矛盾, 大部队要出发了, 作为毛泽东身边的人, 自己应该催促毛泽东尽快准备一下, 但看到毛泽东如此专心地看书, 叶子龙不敢也不忍心打扰他。
最后, 看到院子内外的人群越聚越多, 叶子龙只好小声地提醒说:“主席, 大家都准备好了。”
毛泽东站起身来, 把书交给叶子龙说:“这本书你带上吧!”
叶子龙知道, 毛泽东有空还要看这本书, 他就把书放进自己的背包里, 以方便毛泽东随时翻阅。
到底是什么书让毛泽东看得如此着迷呢?
叶子龙后来回忆:“毛泽东给我的那本书, 是延安时期出版的一本小册子, 就是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毛泽东曾不止一次地说到过《甲申三百年祭》, 并以此引出更深的思考。”
《甲申三百年祭》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写明朝腐败, 以致引发亡国之祸;第二个部分写李自成的起义队伍由小到大, 最后攻克北京;第三个部分写李自成不听李岩劝告, 忽略敌人, 部分将领生活腐化, 最后导致失败。
毛泽东这个时候看这本书的原因很明显, 吸取李自成进入北京以后转瞬即败的教训, 以此警醒自己及全党。
所以, 在大家都为即将进入北平而兴奋不已的时候, 作为党的领袖, 毛泽东仍保持着冷静的头脑, 怀着如履薄冰的心态阅读着《甲申三百年祭》。当时, 毛泽东与周恩来的一席谈话, 颇能反映出毛泽东此时的心态。
临上车前, 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 进京赶考去。”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 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又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摘自《湘潮》2019年第三期
连太祖都认为自己与李自成有相似性,要吸取他失败的教训
--
FROM 112.1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