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
1940 年 8 月和 9 月,日本在印度支那采取了行动,紧接着又参加了三国
公约。这在伦敦和华盛顿都引起了猜疑,认为这是日本要在远东和太平洋地
区进行进一步侵略活动的预兆。 1940 年 9 月 12 日,格鲁向美国国务院发出
他的“绿灯电报”,提出美国应想尽一切办法维持太平洋地区的现状,直到
欧洲战争结束。他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只有采取坚定的政策,而不能光靠
表示反对。
如果能够把日本制止住,直到形势表明,德国不可能在欧洲取胜,到那
时,也许有可能按照美国所定的方针,用外交手段来解决远东的争端。
在华盛顿,对日本行动的初步反应是把出口许可证制度的适用范围扩展
到所有各种废钢铁。美国总统于 9 月 30 日宣布了这一措施,规定自 10 月 16
日起开始执行。
这给日本一个沉重打击,因为日本的钢铁工业要靠大量从美国进口废钢
铁为原料。这些废钢铁的来源这时已被切断,这方面的许可证只签发给向西
半球和英国的出口。 10 月 8 日,日本驻华盛顿大使递交了一份来自东京的严
重抗议,提出美国对日本的输出如再有新的限制,将使两国的未来关系不堪
设想。赫尔极其愤怒地对此作了答复。不过,日本的这种警告还是产生了一
些影响。总统内阁中的几个成员,包括陆jun部长、海jun部长和财政部长,一
段时期以来一直要求对日本禁运石油, 10 月初,他们又提出这种要求,但是,
罗斯福和赫尔却表示反对,理由是,这将迫使日本人去攻打东印度。两位参
谋长马歇尔将军和斯塔克海军上将提出警告说,美国还没有作好开战的准
备,如果可能的话,无论如何要避免同日本交战,因为美国首先要关心的是
保证击败希特勒。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为了防止我国从南边获得援助,并没有因此和美国产生太大冲突。
:
--
修改:chenq FROM 120.244.226.*
FROM 120.24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