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greenyeagh 的大作中提到: 】
: 辛亥革命是文学社共进会发起的,这俩是同盟会影响成立的,清廷曾多次高官厚禄拉拢同盟会高层不成。辛亥三武完全可以用平民和士兵的血升官发财。起义的骨干大都是留日回国的,这批人本来是清廷培养的管理阶层。那个年代留学生极受清廷重用!黎元洪只是会察言观色走了狗屎运。辛亥起义赶走湖广总督和他无关。
你第一句话就不靠谱。
文学社与共进会只是武汉新军里底层汉族士兵的结社,最多只能说他们主导了武昌起义,但是整个辛亥革命并不是文学社与共进会领导的,甚至不仅仅是同盟会一家引导的,光复会的影响力就不在同盟会之下。
留日士官虽然普遍在新军里担任军官,当主要还是中下层,位于满蒙贵胄之下。
武昌起义很难说是一个按计划的军事行动,倒像一场哗变开始的,所以各个大头兵像攻克巴士底狱一样赶跑瑞澄后,反正不知道所措,把黎元洪从床底下拉出来逼他当头,黎元洪拼命拒绝,因为他知道就凭武汉起义军是不可能打得过北洋军的。
但黎元洪猜中了开头,却猜不中结局,北洋确实几乎打下武昌,但他想不到袁大头首尾两端,其实自己也想趁机干掉野猪皮上位,唱了出双簧。
之后形势明朗,南方各省纷纷起义,以新军为主,比如蔡锷,阎锡山,他们本来只是部队的中层军官,一下子变成一省的土皇帝,划算啊。各省新军里都有自己的基层士兵结社,甚至四川的袍哥,上海的青帮,这也是一样的本质。
主要还是排满,当时野猪皮大爷们好事多为,汉人士兵们早就忍无可忍,所以一呼百应,就跟点了炸药桶一样,而各地的土豪,也就是立宪派的大佬们,纷纷出钱给革命军发光复响,摇身一变,就成了地方政权的文官大佬,掌握了他们渴望的权力。之前推动立宪,说白了不就是为了分这个蛋糕吗。
--
修改:lanlingxiao FROM 112.12.233.*
FROM 112.1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