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用事实说话,当时北洋装备就是不如日本啊;国际评价这就是扯,现在还有很多人觉得中国海军不如日本呢,这可能是定镇二舰吨位大、买得早带来的主观印象。
: 北洋水师官兵已经是当时中国实打实的先进团体了,从这个层面上看我没觉得有什么明显失误的地方。
有毛用,镇远号不但没能打沉一艘三景舰,还被俘获,成了与三景舰并列对抗俄国远东舰队的主力舰。
大清和日本的甲午战争失败后,由于三国干涉还辽日本感觉遭受了奇耻大辱,在签订了《马关条约》后便开始了长达10年的“韬光养晦”阶段,以俄、法、德远东力量,尤其是俄国为主要假想敌开始了积蓄力量,以保障日本在远东利益不再受到西方列强的侵害。
当时俄国远东舰队力量有1艘战列舰、7艘一等巡洋舰、3艘二等巡洋舰,鱼雷巡洋舰2艘,炮舰、鱼雷艇、岸防舰数艘,总吨位13万吨余,结合法、德远东军舰总吨位约21万吨。而此时的日本,不过拥有“三景舰”三艘加上从大清俘获的镇远号铁甲舰合计9万吨,与三列强相比处于绝对劣势。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海军舰政局长佐双左仲在1896年提出了后来被称为“六六舰队”方案的《海军发展10年规划》,即以海军建设费新购6艘战列舰和6艘装甲巡洋舰,以此为核心,使日本海军的主力舰吨位达到13万吨,再加上辅助舰艇,日本海军的实力将超过远东地区其他国家海军力量的总和。此时日本已经有两艘新订造的战列舰从英国抵达日本,即“富士”号和“八岛”号,如果要完成“六六舰队”的构想,日本还需要再采购4艘战列舰、6艘装甲巡洋舰。
为了购入“六六舰队”所需舰只,海军军费被分摊到了1896-97两年的预算中,即对俄第一、第二期军备扩张费用,总额为2.13亿日元,而这其中的1.395亿日元就来自甲午战争后大清的战争赔款(心堵……),其余费用来自原有军备扩张的延续、水雷战舰艇发展基金和1905年后若干笔小额拨款。由此,除了12艘主力舰外,“六六舰队”还发展了10艘次等巡洋舰、37艘雷击舰及若干辅助舰艇,总吨位达到了15万余吨。
就是依靠这只舰队,鬼子打赢了毛子的太平洋舰队。。。之后鬼子的假想敌就从毛子转向了漂亮国,开始了进一步的扩军。。。
--
FROM 112.1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