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想,这个事情大概有几个层面。前提是潘具有半公开的身份。
1.汪想直接接触延安。目的可能是找退路,比如联合共产党,比如想在国民党那里造个筹码。如果是想在国民党那里造个筹码,说明他们之间有管道勾连。这些信息是个战略信息,潘隐瞒了,延安就不知道了,除非汪有其它管道。
2.李士群这个安排反常,正常来讲,应该是低级别接触,然后谈的差不多了,才能汪出来谈。李士群这个安排,说明汪伪内部出现了问题,有不同倾向的集团,导致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同时汪的权威也应该有问题了,才能同意这种临时见面。这个信息如果延安知道了,会对潘有一些应对方面的指示,比如离间分化汪伪内部势力,进一步运用李士群,或者发掘其它势力。
3.潘汉年在得知李士群要带他见汪时,应对失误。虽然李士群搞了突然袭击,但是也不是完全的突然袭击,还是先控制了潘,然后告诉他要见汪,这相当于在见汪之前,最后征求一下潘的意见,显然这种征求是有很强的强迫意味的,但是不是那种押着去见汪的情形。潘并没有决心拒绝,在意志上就不坚决,在策略上也没有。如果潘坚决拒绝,还是有生还和继续运用李士群的可能的。
4.见汪之后,回来没有报告。他看到的上面说的第三点,他自己的失误。没报告,就让延安不能从他这里知道第一点和第二点,对延安来讲,第一、二点比他的失误更重要。他的私心太重了。所以主席说他不可信任,我理解还是,为了自己的小九九,隐瞒了重要信息,这人不能信任了。
【 在 Scatter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认为上文说的处理,应该就是组织结论和应对。
: 潘汉年还是应该立即报告。他被挟持去见汪本身这个事情就有不同层面,他只想着他自己失误的层面了,没把其它层面放在更重的位置。
: 主席对于失误还是比较容忍的。
--
FROM 120.24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