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大洋、金条、烟土在民间流通都是硬通货,肯定比钞票保值。
广义上的大洋是清末到民国期间各种流通的“壹圆”型银币的统称。基本属性是:重量在27克左右,成色在90%左右。主要包括:西班牙本洋、墨西哥鹰洋、法属印支坐洋、日本龙洋、英国站洋、奥匈帝国“大奶妈”、(清朝)各种龙洋、(民国)大头、小头、船洋、汉版等
但是花旗银行存8000大洋就很扯淡了。
花旗银行也不发行大洋,民国初期以后ZF也不发行大洋,它怎么办理大洋存款、贷款、还款?
民国时期存8000大洋硬通货到银行换成容易贬值的钞票,基本都是脑子进水的人。
【 在 drifter777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洋,直到解放初期都是硬通货,因为它不是信用币,它本身就有足够价值。
: 1个大洋从最开始的换1元法币,到最后1个大洋能换一车法币。
: 法币为什么贬值,大洋为什么坚挺?
: ...................
--
修改:chinesehero FROM 182.96.150.*
FROM 182.9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