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mz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qw最大的那个人实现自己的qw的方式是通过引导和最后发言来实现自己想要的共识,力排众议是极端情况下的最后手段。
对于至关重要的问题,整个2代都不会是票决而是共识决。但共识决绝不意味着每个人内心的共识,而是实力原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后的共识。
许家t回忆录中有非常有价值的一段,就是许试探杨的口风,说外面都说鸟和真必须下一个。杨斩钉截铁得说,两个都不能下。这实际上是519之前丕平阵营的共识和希望的结果。
陈李王毫无疑问站在哪边已经很清楚了,博扬唯丕平马首是瞻,这是3:3。剩下两人中彭未必站丕平,大姐不方便表态未必站鸟
而425之后就不会再有出力排众议决策的可能了,519之后丕平的想法已经松动,所以才有了521会议。
所以,此邓非彼邓在此问题上表达了对“义子”坚定的支持而不是含糊,成为了达成“共识”的关键。又或者说这场会议本身,就是丕平在给自己下台阶解套。
【 在 Ermia 的大作中提到: 】
: 请教,3:3:2摇摆,不是已经包括丕平了吗?后面的不方便表态和一锤定音怎么讲?
--
FROM 117.1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