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没支援淮海:
刘瑞龙日记
1948年12月28日:
1、根据各地报告,从淮海战役发起至今,55天内已消耗的粮食约数计:华中七千万斤,华东八千万斤,豫皖苏六千万斤,冀鲁豫五百万斤,豫西五百万斤。
2、除去过去消耗,各地区尚可调供前言粮食数目计:山东一亿斤,冀鲁豫一亿斤,华中三千万斤大米(计四千万斤加工粮),豫皖苏五千万斤,豫西二千五百万斤,共计3.15亿斤。
3、按中野华野统筹以四个月计,部队共需粮草数目:
(1)、中野部队人员及补充新兵俘虏约25万人,民工约10万人,共约35万人左右;
华野部队人员与补充新兵及俘虏约计68万人,常备民工7万人,临时民工约20万人,共95万人左右,总共130万人左右。
每人每天加工粮2斤,每月计需加工粮7800万斤,4个月共需加工粮3.12亿
(2)、中野马约1.5万匹,华野马3.2835万匹,共计4.7835万 匹,每匹每日料8斤,月需1140万斤。以一个月1200斤计算,4个月共需马米4800万斤。
为了即将到来的平津大战和东野入关,于情于理聂提辖不可能把晋察冀物资千里迢迢运到南线,11月各地粮食已经收割的差不多了,短期内无法再收获新的粮食。虽然名义上华北局支援了淮海,但实际上还是原先中野的冀鲁豫地盘供应的粮食,属于借花献佛,供养的还是自己的子弟兵,这个人情算不到聂提辖头上,在黄克诚带队南下支援新四军后,129师的下属部队进驻这里协助地方,在这里有不少人员牺牲,也在这里进行过大生产,谁施肥谁浇水理所当然可以享受这个成果。别看冀鲁豫划给了晋察冀,这里部队的编制仍然是参照晋冀鲁豫的编制,所以才会出现华北野战军有两个八纵的怪现象。
【 在 oldg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用小推车运粮,有明显的运输极限的。
: 要是从晋察冀调粮,那得一半粮食运输过程中被吃掉了了。
: 信从苏北皖北征粮,也比信晋察冀调粮靠谱啊
: ...................
--
修改:bhima FROM 125.67.186.*
FROM 125.67.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