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根本没有满汉不通婚,而是旗民不通婚,主要是经济考虑,旗人有口粮,也就是俗称铁杆庄稼,通婚的话要给配偶也发,这个冤大头朝廷不做。旗人内部,管你啥簇,随便通婚,反正都有口粮。当然,如果不在乎配偶没有官府工资的,大可以随意。上到騜蒂下到包衣,通婚的都不乏例子。康希儿是装傻充愣,大把汉人妃子不纳入宗人府玉碟,不纳入就当没有,17个民人妃子没纳入(大概率都是汉人),谁也不敢说啥,纳入的也有俩,襄嫔和静嫔,都是如假包换的民间女子,而不是旗人。襄嫔是直隶正定府汉民高廷秀的女儿,静嫔是宁夏汉民石怀玉的女儿。另外还有密妃王氏也是民人女子(记载太少,不能确定,但大概率是汉人)。
乾隆是自欺欺人,祭出抬旗哒珐,把纯惠皇贵妃苏氏、庆恭皇贵妃陆氏,以及宜妃柏氏,一家子抬旗,抬了旗就是旗人了,娶的就是旗人,没毛病……尤其掩耳盗铃的把苏氏赐满洲姓苏佳氏,全家抬入上三旗的满洲镶黄旗……这要是只看起居注,实录,清史稿之类,一辈子也研究不出这是个汉人……
当然,所谓满汉不通婚也有作用,那就是确保皇族嫡妻不能是汉人,理论上杜绝了汉人当皇太后,汉人的儿子当騜蒂……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矛盾不假
: 但也不是非要除之
: 一直说满汉不通婚,但也有偷偷结婚的,可见没多大仇,都结为亲家了
--
修改:bocaj FROM 114.254.2.*
FROM 114.2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