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贾玲基本不算一个合格的电影导演
短视频时代了,这些对票房都不重要
这片在某些特定观众(不是粉丝那种)眼里相当优秀
初一还在外旅游,就被朋友圈两人强烈推荐,说一定让我去看看,结果旅游还没结束,口碑就变了
咋说呢,还不如之前那部一闪一闪亮晶晶的片方,粉丝向电影,就是拍给粉丝看的
热辣的宣传就有点一网打尽的意思了,也不管那个群体喜不喜欢
【 在 iyoui 的大作中提到: 】
: 贾玲不仅是导演不合格
: 主演更不合格
: 还不如张小斐
: ...................
--
修改:dykiamy FROM 36.112.184.*
FROM 36.112.184.*
给我推这个还真不算降级的观众,一线城市工作的一硕一博,其中有位还是那种经常进电影院的,这片好像摸中了那个群体的脉,对于他们来说很燃
电影没看过,也没啥兴趣看,今年春节也就看了熊出没,有孩家庭过年必备
本来想看宁浩那片的,结果退档了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短视频时代,是电影普及,观众降级的年代。
: 拍高深了,普通观众看不懂。
: 小品式电影正好迎合这部分基数最大的普通观众。
: ...................
--
修改:dykiamy FROM 120.244.26.*
FROM 120.244.26.*
没办法的,把自己的隐私象限拿给观众看,是一种拉拢观众缘手法,挺有用,但对电影来说,比较投机取巧
典型的例子,就是去年狂飙中的高启强和安欣
高启强的隐私象限,电视里很多,比如住哪里,住的地方咋样,小时候是怎样的,连剧中人都不知道的他杀了徐江,观众也都知道,还有那碗猪手面
安欣呢,小时候咋样,父母如何牺牲的没描述,现在住哪也没说,没有既往史。。。剧中基本没啥安欣的隐私象限的东西
观众对一个角色的隐私象限知道越多,越容易共情角色,越容易夸演员演技好,反之,即然。
【 在 fengx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虽然两部电影的票房和口碑都不差,但是实事求是说,两部都是照着小品去拍电影的,缺乏电影应有的核心要素,比如故事,比如人物,比如节奏,比如价值观和意义,甚至比较高级一些的趣味(不是类似李焕英里沈腾的红秋裤和湖上拉肚子的恶趣味)。
: 贾玲下次拍电影的时候记得请一个懂文学的编剧(现在的编剧团队估计还是以前搞小品的),或者干脆找一个比较好的小说原著,这样拍下来大差不差是个电影,否则第一部的感觉就是大家一起跟着贾玲怀念母亲,第二部就是大家一起见证了贾玲的减肥。像是观众在集体围观贾玲的私事,感动好像是感动了,但跟大家有什么关系呢?
--
修改:dykiamy FROM 36.112.184.*
FROM 36.112.184.*
个人感觉和品味也没关系,就是被贾玲减肥这事击中了,身材管理对于有的人来说意义重大,电影好不好在这种意义下,可以忽略。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降级观众与学历,收入没关系,也与是否喜欢看电影没关系。
: 与品味有关系。
: --来自微微水木3.5.14
--
FROM 219.142.236.*
电影好不好在推荐人那提都没提,而是推荐电影里的那爽点,围绕这个爽点的各种惊叹。没法说下去,说下去,容易形成对立。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艺术与品味没关系?
--
FROM 219.142.236.*
减肥是多少人心里又爱又恨,也带点隐私意味的事,贾玲通过公开自己的隐私象限来让人共情,以及减肥这个点,击中了那帮又爱又恨的。市场是找准了,但裹挟了一部分不在意这个爽点的人,口碑两极分化在所难免
至于影片质量,艺术性,没看,真谈不上。这片子有点投机取巧,完全是做产品的节奏,而不是搞艺术创作,估计隐私象限+减肥题材也是各方大数据测算过,不然院线不会给出春节档最大排片和发行方铺天盖地的宣传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的意思是当成艺术看就得看品味。
: 不看艺术看票房就无所谓了。
--
修改:dykiamy FROM 219.142.236.*
FROM 219.14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