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能看电影跟列书单都是一种能力
一个人从幼龄成长到青年乃至成年,其实是需要相应的各方面支撑的,学历学业是一部分,工作是一部分,当然还有文艺熏陶也是一部分等等。当然,对于一些特别群体而言,他们可能融合了上述的几个方面,比如搞话剧的,那工作跟文艺就融合在一起等等。
其中能给自家的娃列出阅读清单,什么必读的书目之类的,再加上不时的引导,那估计自家的娃早几年能培养出书卷气质。同样,懂得如何欣赏电影,搜集纪录片,并讲解得恰到好处,不钻牛角尖,这也是一种技能,其实小孩子更容易是受影视作品的影响。
当然,我不是文科的,因此也不会列书单,甚至连让员工怎么去补专业基础知识都没法指导(毕竟不是自家娃),因此,主要就注重在影视欣赏上,这有大用。
--
FROM 223.104.40.*
我觉得,你的指导思想走上了歧途。
阅读,对于孩童而言,读的是行文,语感。比如让一个中小学生理解书上的事实考证,背后的深意,那是有难度,但是让他们学着金庸小说的行文,西游记的措辞,或者水浒的描述手法,进行再演绎,那就恰到好处。
你平时不妨留意,中小学生就是擅长这形式上的模仿,哪怕是戏台上的表演。
【 在 StoneX3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给娃列了个书单,现在塞进去了哈利波特系列,金庸全集,半小时漫画系列,渤海小隶的几本历史,各种医学史,几本全球史,估计她已经不太可能看完了。
--
FROM 111.207.4.*
我觉得,历史和地理,关键是搭建起一个框架,比如世界各国位置,中国国内各省相对位置,中国历史的朝代名称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背下来的,我甚至建议是,每天坚持反复读,背诵,深入到记忆深处。
至于之后的历史,地理知识,就可以逐步填入上述的框架中,这是一个自动的过程,比如拓跋的大同迁都洛阳,所处的时代,原因,后果(几十年后就灭亡)等等,就能自己纳入理解了。
作为纪录片的爱好者,我就给自己划分了所有纪录片的框架,分成十多大类,那今后每看一部纪录片,就能自动纳入某一个部分的框架,积累到一定程度,那基本上看到纪录片的大概,就知道会介绍什么,到什么深度,反过来也可以判断,纪录片的质量好坏。
【 在 StoneX3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的孩子能读书还不是刷视频就很不容易了,多看点通俗有趣的吧。买了一套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作为寒假作业,我先看完一半了。
--
FROM 111.207.4.*
对于我们这些,没有培养起阅读书籍作为爱好的普通人而言,这话没错。
不过,我是承认,如果能把阅读书籍当做爱好,可能更利于思维有深度,更多的思考,那是相对更好的一种习惯。
当然,我说的阅读书籍,那不是看小说,看网络上那些百变不离其中的无聊网络小说;而是各自领域的经典。
比如,我相信科幻小说的三体,电影电视就没法拍出来。
【 在 McJohn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一部好电影,不亚于看一本好书
--
FROM 111.207.4.*
就在昨天,我还看到了视频,介绍雁门关的。
这就从地理上联系到了大同盆地,往南的北约恒山山脉,雁门关横跨,然后到山西盆地,最后到洛阳。
从历史上则是有名的拓跋南迁,其实大同就是在雁门关外,属于塞外。
因此,我觉得历史地理知识,不在于单独记忆,而是要做到时空上的联系。
我看过很多纪录片,其实对于早年的那“动物世界”之类的纪录片,把一些知识散装呈现的表达方式,并不认可,现在也基本看不下去,因为缺乏一种内在的联系,给人看了之后,只有趣味性但是缺乏逻辑性。
【 在 masterlv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历史和地理,关键是搭建起一个框架,比如世界各国位置,中国国内各省相对位置,中国历史的朝代名称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背下来的,我甚至建议是,每天坚持反复读,背诵,深入到记忆深处。
: 至于之后的历史,地理知识,就可以逐步填入上述的框架中,这是一个自动的过程,比如拓跋的大同迁都洛阳,所处的时代,原因,后果(几十年后就灭亡)等等,就能自己纳入理解了。
: 作为纪录片的爱好者,我就给自己划分了所有纪录片的框架,分成十多大类,那今后每看一部纪录片,就能自动纳入某一个部分的框架,积累到一定程度,那基本上看到纪录片的大概,就知道会介绍什么,到什么深度,反过来也可以判断,纪录片的质量好坏。
: ...................
--
FROM 111.207.4.*
事实上,在培养起阅读当做爱好之前,看书确实是一个任务,这人之所以为智慧生物,就是能听说读写,从小就能有意识改变本能(没有压力,贪玩享受),有意识训练自己,哪怕是不快乐。
参考欧美的所谓“快乐教育”,就足以为戒。
【 在 StoneX3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书更多是一个任务而不是享受了,何苦呢。这代人有自己的生活,会有自己的名著
--
FROM 111.207.4.*
别说是阅读,哪怕是欣赏影片,我相信很多人在把看电影当做爱好之前,必然经历过一段平台期,有时要强迫自己去看一些当时看不下去的影片。=== 至于那些,看电影只看有限的演员和导演,或者固定的某些类型片如漫威什么的,那只能说,那只是娱乐,不是爱好。
有意识去跨越某个门槛,这是一条必由之路。当然,有个别任督二脉天生就打通了的,那看着看着周星星王晶的影片就进入了境界,那就不在这列了,不过比例不会高。
【 在 gqzhb 的大作中提到: 】
: +1
--
FROM 111.207.4.*
更别说是阅读,欣赏电影这些了,就说是网上的交流沟通,思维观点上的冲击,很多人都可能一段接受改变的时间。比如明知道网上的一些观点是对的,也符合自己一贯的理念,但是别人提出来了,跟现在自己的想法不一样,那从理解到接受,也不见得是享受。
到我们这年纪阅历了,也能理性去看待了。
【 在 gqzhb 的大作中提到: 】
: +1
--
FROM 111.207.4.*
至于是全球史,世界地理,还是中国史,中国地图,这个跟出身家庭的格局有关,并不见得越大越好。
历史地理这些,其实每天的日常接触的信息和认知都在不断强化,区别就是,是中国的,还是全球的。
比如我认为全球地理倒是值得去刻意培养,买个地球仪,带凹凸图的,每天能转一圈熟悉。
但是对于全球史,至少在我的过往几十年中,接触的还比较少,因此不予置评。毕竟如高育良这样的高官,擅长的也不过是大明史。
当然,我不否认,过去10多年中国经济强势崛起,将来中国能成为世界的一极,这全球史观可能也会在日常中出现。但是有一条原则是,尽量从日常能接触的信息出发。
【 在 StoneX3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给娃列了个书单,现在塞进去了哈利波特系列,金庸全集,半小时漫画系列,渤海小隶的几本历史,各种医学史,几本全球史,估计她已经不太可能看完了。
--
修改:masterlv FROM 111.207.4.*
FROM 111.207.4.*
当年小学时在同学家,有半天时间,看了一部半文半百的封神榜,时间不长,至今还有记忆。
因为,后面每当语文课本中涉及到文言文教材,我就联想到当时的封神榜小说,对与那种古文的撰写转承,有一定的熟悉感。
因此,小时候,注重的是模仿,而少一点理解,毕竟那会儿神经系统都没发育成熟,让一个小孩子去学高等数学,是一种残忍。
【 在 StoneX3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给娃列了个书单,现在塞进去了哈利波特系列,金庸全集,半小时漫画系列,渤海小隶的几本历史,各种医学史,几本全球史,估计她已经不太可能看完了。
--
FROM 111.2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