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我拒绝带孩子观看哪吒的原因
现在的评分目前就是偏高啊,《唐探》现在就是偏低
预测哪吒最后8分多一点点,唐探后面能上7.2到7.3的样子
《哪吒》目前的评分现在就像是当初的《好东西》《出走的决心》,被感动的人会在冲动下打出第一波高分,后面观众基数和身份类别都上来之后就会回归真实分数了,让子弹再飞一下会儿
【 在 icewa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出所料,哪吒的豆瓣评分在下降,有些人根本不是电影的受众,被忽悠进影院后自然是会有差评的。
:
--
FROM 49.71.198.*
真是鸡同鸭讲,我哪里说过他的票房了?
说的是豆瓣评分,两者不说是毫无关系吧,至少都不是一个维度上的东西
【 在 TeWu 的大作中提到: 】
: 醒醒,哪吒票房每天都刷新前一天的数据
: 7天已经拿下48亿的票房,同时挤进历史票房第5
: 后面拿下票房第1毫无悬念,并且将会甩开第2名14亿元左右
: ...................
--
FROM 49.71.198.*
。。。。。你说得对
【 在 TeWu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统计学的角度,参与的人数多,评分越接近真实
: 影评1000个全是五星,和1000万个五星+100万个其它星级,显然是后者更可信
--
FROM 49.71.198.*
其实“感动”不太准确,说“触动”更合适(impact but not affect)
对于常规的普通的路人观众,买票观影后第一时间是不会想到给电影“主动”打分的
第一波“主动”打分的观众,除打分爱好者或者职业影评人,有很大程度上可能是被电影impact
比如:1、电影产生了共情,一定要给高分(《出走的决心》一开始超9.0的评分);
2、电影实在太垃圾,一定要上来给个1分甚至0分的评价。
无论哪一种,这里边都会有情绪因素的存在,这种的评分“真实”但“非理性”
由于这一类评分的存在,电影早期的评分会轻度失真,需要一定时间和一定的理性评分来修正(让子弹飞一会儿)
而这种“理性的修正”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不花钱
【 在 dmyk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啥会被感动。。
:
--
FROM 49.7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