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老问题”剧本不合格”:射雕,蛟龙,红海,流球1和2 都是如此
现在导演大多比较早期就进,对最后的拍摄剧本有很大的发言权
【 在 alanju 的大作中提到: 】
: 剧本 拍摄 剪辑 观众二次创作
: 导演只能管 拍摄和部分剪辑。
: :
--
FROM 60.191.46.*
同时也署名编剧的导演很常见
查下最近几部国产剧,大风杀,苍茫的天涯,猎金游戏,内沙等,导演多半在编剧中体现
实际工作的时候,确实是先有一个本到导演前面,但导演会参与再改吧改吧
【 在 alanju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导演深度参与剧本追改成那么他/他应该署名编剧之一。
: 也就是一个人承担了导演,编剧 两个角色。
:
--
FROM 60.191.46.*
现在很大的问题,是编剧都特别年轻,没什么生活和职业经历,从电影学院或者文学和艺术类学校毕业就是开始写剧本,从跟着老师打下手开始写,碰到火了,就拿着片头片尾自己的署名独立接活儿
电影还好点,连续剧就更是了,就自己编。国内就没有职业剧,各种律政剧、医疗剧、商战剧,只是换了个职业套装谈恋爱。因为编剧本身不懂职业,毕竟完全没有职业经历。
这两年有了AI,也方便了好多。
【 在 alanju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导演深度参与剧本追改成那么他/他应该署名编剧之一。
: 也就是一个人承担了导演,编剧 两个角色。
:
--
FROM 60.191.46.*
把真正写剧本的人,找出来看看她们的年龄,受教育情况,职业经历,会大吃一惊,原来占比不低的精神食粮就是这帮人做出来的
连续剧,近年来视频网站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从选角,到制作,再到创作,慢慢延伸。有比较精确的经营分析,比如哪个时刻互动多了,回看多弹幕多,还有充值多,说明受欢迎,就研究关键要素,是剧情还是什么有刺激点。把这些动因应用在今后的创作中。看起来很 low,但是很管用,因为迎合了更多的付费用户才是根本,而非剧作质量。
电影的话,相比连续剧,管制会更严一些,从立项到拿龙标,投资方不敢冒险,会更加求稳,题材上比较拘束。好作品是要有不同的题材,足够的量,才会出来。
【 在 alanju (alanju)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韭菜一个外行都知道,商业大片要尽量学好莱坞的剧本结构。
: 《战狼2》就学得很好。
: 《流球》的郭帆被送去好莱坞学习过的,剧本结构问题多多。
:
--
FROM 117.1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