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在近不惑之年,终于想明白了一件困扰自己多年的事情。
重男轻女的家长是垃圾,断亲得了,以免被继续吸血
【 在 jsqfsjmy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222.129.50.*
楼主出生,女孩,楼主爹在家里打砸摔,后来不认账,说发脾气的是因为老人耳背沟通不顺
【 在 chooselife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啥,前文中提及父亲嫌弃奶奶耳背误事是啥意思呀
--
FROM 222.129.50.*
洞察的准,真的是人人性里纯纯的恶。我只能感慨楼主非常善良,这种情况下还一直在补贴和帮助父母!不过好在和过去的家庭关系、和过去的自己和解了。
【 在 shuimuloo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吐痰、皮鞋踩小孩子的腿、打闹让跪下 —— 对一个小孩、还是自己的亲生骨肉,这是人性纯纯的恶,jhsy政策背不动这口锅。
:
--
FROM 123.119.178.*
算啦,你肯定争不过。npd有个特点,绝不认错,即使迫于压力认错,也会推卸到环境和他人,而非反思自己
【 在 mihua 的大作中提到: 】
: 都懒得仔细反驳你。现实生活中太多的不平等,我周围太多了。都懒得列举
--
FROM 222.129.50.*
我想对楼主说一句话:有没有一种可能,是现在决定过去,是楼主自己困住了自己。另外,所谓的“自己”又是什么呢?
【 在 jsqfsjmy 的大作中提到: 】
: 各位朋友们的留言、加分或扣分我都认真读过,感谢大家的阅看与点评,其中不乏洞悉世事、深刻又温情的观点,水木不愧是一个高素质的平台。承蒙大家这么热情,我也把读评论的体会分享一下:
: 1. 传统家庭伦理关系受到了冲击。比如“生”是不是“恩”的问题,扶持亲人是不是“血宝”的问题,我觉得也是存在争议的,和我同龄且为人父母的朋友,不妨在思考的时候也保持一种开放性。孩子肯定不是父母的附属,但怎么避免过于自我、过于脆弱,家庭的纽带是否还能牢固,也是我们将来要面对的问题。平等为前提的沟通是重要的,有人指责“记恨”的问题,我觉得及时沟通或可化解,不沟通任由其发酵,才是问题所在,指责受苦者的讲述既不正义也于事无补。
: 2. 两代人的观念割裂问题。有朋友幽默地指出我要是和邻村小伙儿结了婚,就不会有这些烦恼。但我愿意承受这些烦恼,因为这代表我有机会将这种有害子女身心健康的错误观念在自己身上彻底终结,而不是在麻木中延续给下一代。许多做弟弟的朋友愿意关照自己的姐姐,令人感动。
: ...................
--
FROM 123.125.77.*
总算想通了
--
FROM 219.143.248.*
真够不公平,家庭那么差都没耽误你学习这么好,所以那些扯原生家庭影响学习的根本就是笑话
【 在 jsqfsjmy 的大作中提到: 】
: 各位朋友们的留言、加分或扣分我都认真读过,感谢大家的阅看与点评,其中不乏洞悉世事、深刻又温情的观点,水木不愧是一个高素质的平台。承蒙大家这么热情,我也把读评论的体会分享一下:
: 1. 传统家庭伦理关系受到了冲击。比如“生”是不是“恩”的问题,扶持亲人是不是“血宝”的问题,我觉得也是存在争议的,和我同龄且为人父母的朋友,不妨在思考的时候也保持一种开放性。孩子肯定不是父母的附属,但怎么避免过于自我、过于脆弱,家庭的纽带是否还能牢固,也是我们将来要面对的问题。平等为前提的沟通是重要的,有人指责“记恨”的问题,我觉得及时沟通或可化解,不沟通任由其发酵,才是问题所在,指责受苦者的讲述既不正义也于事无补。
: 2. 两代人的观念割裂问题。有朋友幽默地指出我要是和邻村小伙儿结了婚,就不会有这些烦恼。但我愿意承受这些烦恼,因为这代表我有机会将这种有害子女身心健康的错误观念在自己身上彻底终结,而不是在麻木中延续给下一代。许多做弟弟的朋友愿意关照自己的姐姐,令人感动。
: ...................
--
FROM 223.72.68.*
楼主描述的父亲的问题是人性善恶的问题,和认知关系不大。上层的知识分子也有恶人,认知低的人大部分也是善良的。
但是楼主的父亲就是纯纯的恶人。
【 在 zo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作为一个知识水平层级高你父母三到四层以上的知识分子
: 却对父母的陈旧思想耿耿于怀
: 我觉得有点可笑
: ...................
--
FROM 123.119.178.*
比如,我请你吃饭,是因为咱们好久没见了,不是为了你必须要回请我一顿,但是这顿饭后,正确的发展方向是,咱们的关系可能更近了,你记得咱们曾经的这个事儿就够了,但是如果你的心态是“他有钱,他请我吃顿饭应该的”,那就相当于这顿饭喂狗了。
-----------------这段话说的真好
“你的心态是“他比我经济好一些,他能体谅我的难处,珍惜我这个朋友,也珍惜我们之间的情谊”,并在能力范围内适当有来有往,这才是好的互动关系
【 在 t60p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我会看淡,然后真的就慢慢淡了,无论和谁交往,最起码的就是尊重,如果连起码对等的尊重没有了,那么还有啥好“亲”的。
: 比如,我请你吃饭,是因为咱们好久没见了,不是为了你必须要回请我一顿,但是这顿饭后,正确的发展方向是,咱们的关系可能更近了,你记得咱们曾经的这个事儿就够了,但是如果你的心态是“他有钱,他请我吃顿饭应该的”,那就相当于这顿饭喂狗了。
:
--
FROM 121.69.86.*
把爱和关注留给你的孩子和你的小家庭吧,这才是你爱的归属。你爸妈只是跟你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你在他们眼里只是提款机,和满足他们金钱欲望的摇钱树。早点看清楚你在你原生家庭里的位置,才能过好下半辈子
【 在 jsqfsjmy 的大作中提到: 】
: 各位朋友们的留言、加分或扣分我都认真读过,感谢大家的阅看与点评,其中不乏洞悉世事、深刻又温情的观点,水木不愧是一个高素质的平台。承蒙大家这么热情,我也把读评论的体会分享一下:
: 1. 传统家庭伦理关系受到了冲击。比如“生”是不是“恩”的问题,扶持亲人是不是“血宝”的问题,我觉得也是存在争议的,和我同龄且为人父母的朋友,不妨在思考的时候也保持一种开放性。孩子肯定不是父母的附属,但怎么避免过于自我、过于脆弱,家庭的纽带是否还能牢固,也是我们将来要面对的问题。平等为前提的沟通是重要的,有人指责“记恨”的问题,我觉得及时沟通或可化解,不沟通任由其发酵,才是问题所在,指责受苦者的讲述既不正义也于事无补。
: 2. 两代人的观念割裂问题。有朋友幽默地指出我要是和邻村小伙儿结了婚,就不会有这些烦恼。但我愿意承受这些烦恼,因为这代表我有机会将这种有害子女身心健康的错误观念在自己身上彻底终结,而不是在麻木中延续给下一代。许多做弟弟的朋友愿意关照自己的姐姐,令人感动。
: ...................
--
FROM 123.11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