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有没有想过现代医学的基础就有很大问题?
用实践检验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金标准。怎么又忘了这条了呢?不管中药西药,能更有效治病的就是好药,不能的就就不是呗。so easy !
【 在 MeiYou9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没错,所以中医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
--
FROM 114.246.239.*
那你得把这个双盲实验具体说明出来,这么含含糊糊可不行。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先举出来哪怕十味中药的人体服用统计数据看看
: 我有个印象之前非常有名的一个治疗心脑血管的中药双盲实验验证无效
--
FROM 114.246.239.*
有道理的
【 在 BIG3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数据是隐含的。
: 比如一个中医,他一生治疗1000个病人,最后写一本书,归纳出几个要点,这就是数据。
:
--
FROM 114.246.239.*
总结错了,在人体上用了出现问题,就改正不再用了呗。西药四环素,杀菌有效,但黑牙。发现了以后就淘汰了,也没人为此负责。
【 在 MeiYou9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这种数据真的有用吗?万一他总结错了呢...怎么判断一个人总结的是否靠谱呢
--
FROM 114.246.239.*
一个人没想到,可能所有人都想不到吗?
古人没有发现,今人还不能发现吗?
死人不能说话,活人也没见有抱怨的。
那就是没事儿。
【 在 MeiYou9 的大作中提到: 】
: 出了问题怎么能马上发现呢?古代的条件,不是吃了药当场死了,过一个月你还能想到是哪
: 个药是的问题?
--
FROM 114.246.239.*
遇到一种病,中医能治,西医不能治,但是中医没有副作用的说明,你会因噎废食不去治疗吗?
认识不能停留在纸面上,要和实际相结合。否则,不成了钻牛角尖儿了吗
【 在 MeiYou9 的大作中提到: 】
: 出了问题怎么能马上发现呢?古代的条件,不是吃了药当场死了,过一个月你还能想到是哪
: 个药是的问题?
--
FROM 114.246.239.*
你自己都找不到,你让读者去找,那不是耍流氓吗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直接查论文看更好啊,我再怎么说也不如人家文章详尽和专业
--
FROM 114.246.239.*
下面是ds给出的评价,经过本人认真审阅,认定总体上客观审慎,以下为全部内容。
2024年11月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关于“中风醒脑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多中心双盲试验,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它不仅提供了一个关于特定药物疗效的明确答案,更重要的是,为如何科学评估中医药树立了一个方法论典范
。
下表快速为你梳理了该研究的核心信息、关键发现及其多重意义。
评估维度
主要发现与说明
核心结论
与安慰剂相比,未能显著改善中、重度急性脑出血患者90天后的功能性恢复、生存率或生活质量
。
药物安全性
相对安全,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无显著差异。但试验组腹泻发生率(10.6%)高于安慰剂组(6.5%)
。
亚组分析信号
在脑出血量超过15毫升和脑叶出血的患者亚组中,观察到潜在的获益趋势
。但研究者强调,这仅是探索性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
。
研究方法
高质量、大规模:涵盖中国26家医院,纳入1648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金标准试验设计,确保了结果的可靠性
。
核心启示
1. 对中药现代化至关重要:证明了用国际公认的最高标准临床研究方法评估中药的可行性,是中药研究走向国际的关键一步
。
2. “阴性结果”也是宝贵知识:严谨的研究得出阴性结果,同样具有极高科学价值,能避免无效治疗的继续推广,并促使研究者反思和优化
。
3. 引发对评价体系的深度思考:促使学界思考,针对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整体调节特点,是否需要以及如何建立更契合的疗效评价体系
。
? 研究的价值与争议
尽管这项研究的设计非常严谨,但其结论也在业内引发了一些思考和讨论,这本身是科学进程的一部分。
研究设计的探讨:有专家指出,该试验纳入的患者均为病情危重的中重度脑出血患者,这类患者本身预后极差,任何干预措施都难以显效
。未来研究若聚焦于出血量较小或特定体质的人群,结果可能不同。此外,疗效评估标准(如90天的功能评分)是完全基于现代医学的体系,是否能全面捕捉中药在改善患者整体状态、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优势,也值得探讨
。
中药复方的特殊性:中药通常通过多种成分协同作用,且其疗效可能与患者的个体证型(如“气虚血瘀”等)高度相关。这套标准化的RCT方法在捕捉这种复杂性时可能面临挑战
。全军中医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也提出,该研究将方剂改为口服液,其有效成分含量可能较原汤剂为低,这或许影响了最终疗效
。
? 未来研究方向
这项研究并非中医药治疗脑出血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研究团队表示,下一步将基于在特定亚组(如出血量大的老年患者)中观察到的“积极信号”,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验证其疗效
。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最重大的贡献在于方法论上的突破。它有力地证明,中医药完全可以并且应当接受最严格的科学检验。一个“阴性结果”的价值,在于推动整个领域向更规范、更精确的方向发展,最终让真正有效的中医药疗法脱颖而出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话说的,我花时间给你找了一下,你搜柳叶刀发布的对“中风醒脑液”的多中心双盲实验
--
FROM 125.33.83.*
你爱信啥我不管。老娘说的意思,是中西医互补,各有所长,不管白猫黑猫,有的擅长抓蛇,有的擅长抓耗子,能抓到就是好猫,各有所长,都得养着。
【 在 MeiYou9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你说把中医当作西医治不了的补充,那我同意,如果都说能治的,还是现代医学更可信
: 一点
--
FROM 125.33.83.*
再纠正你一次,你是中医黑,我不是中医粉。我是强调中西医各有长处,要兼收并蓄,扬长避短。听明白没?别总是二极管思维,不是中医黑就是中医粉。
【 在 dddyyyet 的大作中提到: 】
: 您是位女士?
: 似乎女性信中医的更多
:
--
FROM 125.3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