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为什么只有双盲才叫验证?
青蒿素不是从中药方剂和中药药材里提取出来的?
给康熙治病的中医不会治疗疟疾,就代表了整个中医中药全不行?
就这种科学素质,装什么大瓣蒜,也就是一南郭垃圾。
【 在 Contador 的大作中提到: 】
: 青蒿素是中医和中医粉最好的鉴定器:
: 第一点: 青蒿素不是中药,是西药。
: 第二点: 青蒿素需要低温萃取才能有限提取,才能治病。
: ...................
--
FROM 125.33.83.*
人类认识就是不断从感性认识(包括经验)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只有线性逻辑,还有各种涌现现象(如灵感、顿悟、洞察)。
复杂系统(如人体)不是局部的线性累加,而是包含了局部没有的涌现功能(如意识、交互影响)。
只从还原论理解复杂人体,同样会丢弃信息。
即使西医成就巨大,也不能彻底取代中医。两者对复杂系统处理的出发点不同,必然各有优势。两者之间是互补和互相借鉴的关系,而不是取代的关系。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医学到目前为止还主要都是经验统计,也有部分科学检验。但经验并不意味着不科学,因为科学一直包括两大部分:纯粹的逻辑推理,以及可被反复验证的经验规律总结
: 医学是用来给人治病的,主观感受是很重要的一个度量
--
FROM 125.33.83.*
我说的是这种方法是同一种方法。
你在偷换概念。
我自始至终讲的是方法。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我傻,是你貌似完全不具备现代科学的基本常识,所以看不懂我在说什么,甚至我尝试从你的视角出发尽量通俗,你也依然看不懂
: 给你举个例子,一个人拉肚子给吃了黄连素好了,和一千个拉肚子的吃了黄连素会怎样,你说这两数据没本质区别?
--
FROM 125.33.83.*
得出这个方剂对治疗某种病疗效确切还是不确切。
你管它用几种药呢,能治病就是好药。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那照你的逻辑继续下去,这个底方里那么多味药,是哪种起了关键的作用?还是说哪种都没用,是这个人自身的抵抗力(免疫力)让自己好了,你能说得出来么?
--
FROM 125.33.83.*
大家都说某药治疗某病立竿见影,效果一流,请问这是不是一种验证方法?
【 在 JoeWoo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口碑,药物能自己说话?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25.33.83.*
那当然不能保证了。
但中医不是经验,有理论指导。
可以在理论指导下不断给人看病。
为啥非要孤立、静止的看问题?
一个药方只能给一个人看?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扯那么高大上的人造词,这点小道理是个人都明白但没卵用
: 就问你,一个人说他拉肚子吃了某种药不拉了,是不是对全世界的人都适用?不说全世界了,就是对你们村的人拉肚子是不是吃了这种药都管用,你敢保证么?
--
FROM 125.33.83.*
你看看帖子标题,是不是要讨论验证方法?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逐渐明白,咱俩基本鸡同鸭讲
--
FROM 125.33.83.*
现在当然可以双盲啊。
科学还没诞生的时候,没有双盲,是不是医学都不能发展了?
就只有双盲能起到验证作用?就没有其他的验证方法了?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疗效确切不确切,先用个双盲看一看啊,不能只听几个人说治好了啊
: 要不然你说个比双盲更好的办法也行啊,但仅仅口碑这个肯定是不行的
--
FROM 125.33.83.*
偏激断言,没有逻辑和分析,就是自证新时代的迷信。
【 在 access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医就是一种宗教,口碑好,但只有心理安慰作用
--
FROM 125.33.83.*
我们讨论问题,要在同一种框架下,要有可比性。连这点科学素养都没有吗
【 在 MarcoMask 的大作中提到: 】
: 口碑也算的话,教主的实力和信徒数量成正比?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4 Pro」
--
FROM 125.3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