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得人共情代入进而激发内心反响,这是文学作品必须要达到的境界,尤其一部称得上巨著的文学作品,那一定会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否则何以流传世间。很多名著都这样,少时只知剧中人,老着老着,就真的看见了剧中人。
咱这里只说基于情爱,算的上最肤浅的那类情感了。其实这东西挺薄弱的,既无血缘基础,也没有岁月打底,更谈不上理想信念,多数人只是基于当下那一刻的美好或者怨恨,这种美好和怨恨本身都是不足以承继长久的,再海誓山盟也难保携手一生,再曾经蜜里调油也未必能补缺后面的伤害。那么既然爱不是天然长久,恨自然而然就会有时效,就那么回事,如同临死了还要盛怀中你宠妾灭妻我要去阎王那里告你的,毕竟是少数,而且盛老太太最怨恨的是她的女儿因此而死,我认为她的恨并不是基于情爱,感觉这个倒是有可能算一辈子不能和解的情况。
总之想开了奏是浮云,尤其情情爱爱的比之骨肉血亲乃至家国天下,恐怕浮云都算不上了。。
【 在 Ivbeback 的大作中提到: 】
: 呦呵,被你上了一课的味道。这句“不够老”,霸道啊。即使约翰克里斯多夫,也有战不动哪天,也终究和自己和解了。
: 不是不能原谅,不是不能释怀,只因不够老,够老了就和自己和解了。
: 脑海中瞬间飘过一个人,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读他的百年孤独,全书都没写孤独,但读完了,孤独的一身鸡皮疙瘩。重点是,当我十几年后再读了他的霍乱时期的爱情,看到的还是百年孤独。感觉这老头真是拧巴。也许有的人一辈子也和解不了。
--
FROM 120.24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