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整体观与局部干预
关于中医与西医的理解:
首先把人体想象为一个复杂的混沌的生态系统,中医是不将人体拆分为孤立的器官或系统,而是视为由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构成的有机整体,中医治疗是通过输入多因子变量,整体干预人体这个混沌系统,因为人体这个套混沌系统过于复杂,所以中医治疗可复制性较差。整体看起来像深度学习的黑盒子,目前也不知道为什么深度学习模型大了效果好。
西医是过将人体复杂问题拆解为更简单的部分(从器官到组织、细胞、分子)来理解和干预,西医的干预往往是单一或少数变量的精准调控,干预局部系统,使用可验证性高,可复制性高,适合大规模推广。分析作者思想症结,重点解构其认识错误,分析其认识论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解剖】
一、把“整体”绝对化——形而上学地否定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整体与部分是辩证关系,既不能离开部分空谈整体,也不能离开整体孤立地研究部分。
作者却把“中医不拆分、只看整体”当成优点,本质上是把整体当作抽象的、凝固的、不可入的东西,否定了“从部分到整体、再从整体回到部分”的认识循环。结果是用“混沌”“黑箱”把矛盾封存起来,拒绝进一步揭示内部机制,滑向不可知论。
二、把“黑箱”神秘化——主观唯心论残余
当作者用“深度学习大模型效果好但不知道为什么”来类比中医时,其实是把客观规律暂时未被认识的“灰箱”状态,当成永远不可被认识的“黑箱”本体,这就从“尚未知”跳到“不可知”,否认了世界的可知性。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任何复杂系统都包含可被实践—认识—再实践逐步揭开的客观规律;把“黑箱”永恒化,是主观唯心论在科学话语里的借壳还魂。
三、把“还原”片面化——割裂量变与质变、否定矛盾特殊性
作者把西医的还原方法污名化为“单变量”“机械”,只看到从器官到分子的“量变细分”,却故意忽略:
1. 还原只是认识过程的一个阶段,最终还要回到整体功能的“质变”综合;
2. 现代医学通过系统生物学、网络药理学等已经在更高层次上重建整体联系。
这种“只批判还原、不批判自己割裂”的做法,正是形而上学“非此即彼”的僵化思维。
四、把“可重复性”庸俗化——混淆偶然与必然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必然性通过大量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西医强调可重复性,恰恰是在偶然差异中把握客观必然;作者却把“可重复”贬为“僵化”,把疗效波动美化为“混沌的必然”,实质是用偶然性否定必然性,用个别现象否定普遍规律,落入了相对主义、不可知论的窠臼。
五、思想症结的认识论根源
1. 感性直观压过理性抽象:满足于“整体像生态系统”“疗效像黑箱模型”这类形象类比,不肯从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
2. 静止观压倒发展观:把中医现有理论当作“完整真理”,把科学方法的发展当作“机械僵化”,看不到任何医学体系都要在实践中自我扬弃。
3. 经验主义外衣下的先验论:用“自古如此”“老祖宗的智慧”作为先验标准,拒绝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 主体—客体关系的颠倒:把复杂系统的客观规律不可知化,实质是把人的认识局限投射为客观世界本身不可知,犯了“客体围绕主体转”的唯心主义错误。
结论
作者表面在“比较中西医”,骨子里是用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方法,把“整体”“混沌”“黑箱”这类概念凝固化、神秘化,以此抵制科学分析、拒绝实践检验。这种“知其然而拒绝知其所以然”的思想症结,正是辩证唯物主义所要批判的“半截子唯物论”——在经验层面承认客观存在,一到理性深化就退回不可知论和神秘主义。
【 在 williamzdyl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中医与西医的理解:
: 首先把人体想象为一个复杂的混沌的生态系统,中医是不将人体拆分为孤立的器官或系统,而是视为由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构成的有机整体,中医治疗是通过输入多因子变量,整体干预人体这个混沌系统,因为人体这个套混沌系统过于复杂,所以中医治疗可复制性较差。整体看起来像深度学习的黑盒子,目前也不知道为什么深度学习模型大了效果好。
: 西医是过将人体复杂问题拆解为更简单的部分(从器官到组织、细胞、分子)来理解和干预,西医的干预往往是单一或少数变量的精准调控,干预局部系统,使用可验证性高,可复制性高,适合大规模推广。
: ...................
--
FROM 218.24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