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的经验是,规模越小的反而越好解决,比如只有几亿十几亿规模的,大都靠大股东解决了,前提是大股东有钱。
p2p3000多家,只有陆金所拍拍贷等一两家正规经营的活了下来,当然后来这两家也没p2p产品了。当时很多人瞧不起他们的利息,其实也能达到8-10%,当然结果都是死翘翘。
现在智能存款的客户,相当一大部分都是当时p2p的购买者,都是看中了50w保险才选择的小银行
【 在 brigidge 的大作中提到: 】
: 村镇银行的问题主要就是许昌农商行身上,三四线城市的城商行农商行大概率爆雷在民营前面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修改:suhangma FROM 114.250.178.*
FROM 114.25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