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我给个建议--选择有深度的小说文章
前几天我看了大概10%的小说白鹿原,这叙述的文笔,小说的框架设计以及字里行间蕴含的阅历,都远不是现在这些网小能比的。
这阅读意趣是有意要去培养的,同样是阅读时间,浪费在一些无聊的网小上,真是不值得。
其实3-5年时间,就能明显有区别,谈吐方面,跟人交流方面。毕竟网小也罢,武侠小说也好,还有明星八卦什么的,都上不了台面。
--
FROM 223.20.160.*
我随便一说,有人看到,如果觉得收益就够了。
每个人都是自己对自己负责。
不要用抵触对立的立场看待别人的观点,吸收有益的,忽略对自己没有用的。
【 在 alanju 的大作中提到: 】
: 阁下根本不懂“无聊”小说的受众的需求。
:
--
FROM 223.20.160.*
年底还要申请一个软著,程序还有点问题,最近还在调试。
每天要合理能规划好时间,时间的稀少,才能珍惜时间的使用,一般要做到,每做一件事,要有相应的收获收益,能在日记中有所记录,上得了台面。这是有意规划,能逐步提高自身的一种方法。
【 在 maoyoy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你为什么只看了10%,没有全看完
--
修改:preposition FROM 223.20.160.*
FROM 223.20.160.*
网络小说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缺月梧桐。
记得其中有个桥段,讲的是天下第一的某某,跟张无忌一样,掉山洞拾取了秘籍练成无敌的武功,还有超高明的医术,当上武当的女婿,自己还是昆仑的掌门,可谓武林第一人。
后来随着主角的成长,那位自带光环的“武林第一人”却染上了权力的通病,也体会到了“闲的乐趣”,还有金屋藏娇的享受。。。
不知道这里有多少人看过缺月梧桐,其实挺不错的。
【 在 SHUOT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前我看名著,都能看进去,一口气就看完了。
: 白鹿原是很容易看的了。
: 现在我看这些名著看不进去了。
: ...................
--
FROM 223.20.160.*
前天,我突然想到了几年前看的台湾影片血观音,特意再看了一遍。有不少金句贴近情节颇有深意。
其中有一句是“心里面没有狠过一回,那来的淡呢”,正如没有紧张和压力,又怎么能衬托出“有闲”的珍惜和乐趣呢。
记得有一个笑话,说是某亿万富翁去海边度假。。。看链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8223403084353354&wfr=spider&for=pc
现在流行钓鱼,不少公务员还是谁谁,不管是晚上还是周末,都想着拿一钓竿枯坐水边,静静的钓鱼。这其实同样是静坐,人跟人之间还有不同,有的人是借钓鱼平静心情放松精神,为下一步要做的事整理头绪,有的人是真想钓几条鱼出来油炸下饭。
常见的有一句叫“富贵不能淫”的,这中间的“淫”其实是“滥用”的意思。我也打算挑一本值得连载看的网络小说看,但是不想看完本,希望能看正在连载的,中午更新的网络小说。也请推荐。
【 在 SHUOT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前我看名著,都能看进去,一口气就看完了。
: 白鹿原是很容易看的了。
: 现在我看这些名著看不进去了。
: ...................
--
修改:preposition FROM 223.20.160.*
FROM 223.20.160.*
不仅是很有想法,而是心智上很成熟,在他的逻辑 体系内,章高禅这样的武林第一人,原来是脱了裤子在裸泳,最后连老婆孩子都保不住。
【 在 cestlavi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作者确实很有想法
: 写对冲,政经的干货也不少
: 因为起点的合同,众筹搞了个联合阅读
: ...................
--
FROM 223.20.160.*
不仅是细节,而是情节的设计,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符合常识逻辑。
当然,像卫斯理,网小那种摆明了就是靠“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的玄幻情节取胜,那就没多大意义了。这看多了什么“潜水二十多米,发现沉船内有‘人’在砍舱门要出来”这样玄幻故事,认知上可能要出问题了。
看小说一是怡情,二是所谓的“跟作者对话”,这文绉绉了点,直接点就是作者讲故事,结合他的经历阅历和逻辑,营造氛围讲一个有灵魂的故事。这故事质量有好坏,其实很容易分辨。
【 在 anglealq 的大作中提到: 】
: 年轻的时候,名著大多看不下去,因为年轻人更喜欢有情节,有想象力的东西,可以获取更多当前认知层面之外的信息,而名著在这些上面基本都没有太出彩的,或者说都是些惯常的套路,经典文学更擅长精雕细琢的文笔和细节描写
:
--
FROM 223.20.160.*
另外,我是看着十大标题,所谓的“看什么小说能荡气回肠,一口气看完”,这点进来一看,原来说是还局限在网络小说上。这个就比较尴尬了。
【 在 missage01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必要在网小版讲深度,所有的小说都是浪费时间,包括你说的《白鹿原》,怎么浪费是个人选择。
--
FROM 223.20.160.*
“觉得很好”,其实这是一个契机,你没有把握住,如果能持续下去,可能你的想法就不一样了。
这习惯习性,或者很多事,是在偶尔触动人心的机会下做出来的。
比如在家有个书房,有一个研究技术的小环境,等等这些,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在等一个“心动”的机会,能便于深入提高。
【 在 jesce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着累,以前等孩子下课的时候并且手机也快没电了,就在教育机构拿了本社会契约论,觉得很好,回家买了一大套类似的,现在封皮都没有拆完。
: 就像电影,无论多么好看,在电视上看就会刷刷手机喝喝水啥的,无法触动人心,看严肃小说基本上凑不出那个环境。
:
: ...................
--
修改:preposition FROM 223.20.160.*
FROM 223.20.160.*
还有,经典文学更擅长在人物刻画上。这人物刻画需要有性格上的设置,以及构思情节来凸显。这就要看作者的功力,能否准确把握,描述。 比如鲁迅的阿Q,孔乙己,祥林嫂这样的角色。小说其实主要是怡情,打发时间,并不能很大程度影响一个人的观念,认知。但是这中间确实有好坏之分,这跟审美意趣有关。
【 在 anglealq 的大作中提到: 】
: 年轻的时候,名著大多看不下去,因为年轻人更喜欢有情节,有想象力的东西,可以获取更多当前认知层面之外的信息,而名著在这些上面基本都没有太出彩的,或者说都是些惯常的套路,经典文学更擅长精雕细琢的文笔和细节描写
:
--
FROM 223.2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