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我给个建议--选择有深度的小说文章
首要一条是,不能“滥”。退一步说,哪怕是“滥”,也不能浪费在网络小说上。
前面也说过,有紧张和压力,才能感受到轻松自在的珍贵。但是如果欲全副精力都放在某项娱乐运动上,那就要有所节制,难于节制,那就要有所选择,能致力于上的了台面的活动,这才有获益。
【 在 sthgot2giv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就是小时候看了太多的经典,比如像白鹿原平凡的世界这样的看了N遍,后来才改看网小的,主要是为了轻松自在,很多人看书不是为了学习,只是想换换脑子,和游戏是一个道理。
--
FROM 223.20.160.*
塑造的几个人物性格也很鲜明,我大概在几个月前又看了一遍。丁家少爷,唐家直系的不同培养风格,帮派的利益纠纷到个人恩怨,还有如武神一般出世的“张无忌”(真的是山洞拾取秘籍,医学通天),却是江湖白痴,能以一己武力压制利益格局,却一步一步被卷入江湖利益纷争,到头来落得妻儿不保。
我看的网络小说不多,但是每一部都基本上能逐步回忆起情节变化,人物性格,值得推荐的,除非是现在再去看一遍,否则不会轻易点赞。因为现在的眼光再去看待以前的小说,那可能就变化比较大了。但是这缺月梧桐是点赞的。
【 在 preposition 的大作中提到: 】
: 网络小说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缺月梧桐。
: 记得其中有个桥段,讲的是天下第一的某某,跟张无忌一样,掉山洞拾取了秘籍练成无敌的武功,还有超高明的医术,当上武当的女婿,自己还是昆仑的掌门,可谓武林第一人。
: 后来随着主角的成长,那位自带光环的“武林第一人”却染上了权力的通病,也体会到了“闲的乐趣”,还有金屋藏娇的享受。。。
: ...................
--
FROM 223.20.160.*
我倒不觉得痛心,这大概更接近现实,看这样的小说不仅是打发时间,更是改变一些概念。
香港的那些街头蛊惑仔,其实都是童话,真正的黑道,讲的是利益。这点上反而是美国同时代的《好家伙》《疤面人》之类的黑帮片,讲述到位。
【 在 hotpea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仅仅是鲜明,还有变化,这是这本书远胜其他所有网络小说之处。
: 缺月梧桐整部书就是人性泯灭,纯真和善良被现实击败的过程。。。。。。。。
: 无论章高蝉、丁玉展还是王天逸,太黑暗了,但是又无比真实,令人心痛
: ...................
--
FROM 223.20.160.*
不算悲剧。你看丁三唐六王天逸都各得其所,再有个老婆孩子,不就是混黑道中的家庭了吗。
主角也支助了当年的同门开饭店,其实现实中也有这样的,黑道厌倦了就洗手开个饭馆,养老婆孩子。
华山,青城这些门派,其实不过是借着武侠的名词的黑道帮派,换成六安,大圈,竹联其实也可以。
【 在 hotpear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第一部开始的风格还是挺轻松诙谐的,本来以为是日常调剂,没想到最终是现实悲剧
:
--
FROM 223.20.160.*
就你这样浮躁的性子,还提什么一统天下?
我再过10年,20年,还是可以发这样的帖子,这叫能上得了台面的正提。
你再过10年,20年,你还能反讽吗?
【 在 lengxiny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对
: 读网小不如读传统文学
: 同理读传统文学不如读世界名著
: ...................
--
FROM 223.20.160.*
为不确定的将来,没有必要太多的定性。
每个人都有可能沉溺在某一个领域,但是有时多回顾,自然会有所调整,知好坏有选择。
【 在 lengxiny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一统不了啊,我20年后可能还在看没用的网小
: 您20年后肯定谈吐、跟人交流方面都有大幅的进步,不会再来这个上不了台面的版面发同样的帖子的
:
--
FROM 223.20.160.*
说不定郭德纲到现在,还不能理解什么叫“教育意义”,哪怕他了解过,那些前辈们为了谋生,什么灰暗的相声都敢说,不得不说的阶段和内容。
这“教育”两个字,本身就是百年大计,怎么能听信一个戏子的言论,就影响到你的看法呢。
【 在 NightElf 的大作中提到: 】
: 郭德纲说,听相声就是图个乐子,听完了开心笑一笑就行了
: 有人偏偏想要相声有教育意义,这是不对的
--
FROM 113.46.165.*
还有,我是了解过,解放前那些逗人一乐的“表演艺术家”们,是怎么为了迎合观众听众,什么样的段子都会出来。
且不说相声,“粉戏”这两个字可能现在很少有人提到,其实在京剧昆剧等经过现代社会改造之前,诲淫诲盗,公开宣扬淫靡的,都很多,甚至有的成了招牌段子。我看过“潘金莲首遇西门庆”的段子,把西门庆和潘金莲这两人的相遇,描绘得细致入微,但是这适宜宣扬吗?
还有古代的一些小说,一些通俗演义,其实存在太多的糟粕,如果不是现代的艺术改造,那逗人一乐的素材很多,你们现在看到的,不过是前人花费了太多的心血,逐步删除糟粕留存精华的结果。===现在郭德纲之类的人,又返回去拾取一些“逗人一乐”的玩意儿,这是不是年代久了,就以为能打擦边球了?
这行事说话都要有自己的主见和原则,怎么还能以别人一个戏子的言语当作自己的价值判断呢。
【 在 NightElf 的大作中提到: 】
: 郭德纲说,听相声就是图个乐子,听完了开心笑一笑就行了
: 有人偏偏想要相声有教育意义,这是不对的
--
FROM 113.46.165.*
你有太多的对立情绪,你为什么要把你自己放到“被教化”的位置? 从何有一个“我们”这说法,抱团并不能解决正义性问题,正如你引用郭德纲等名人的言论并不能解决正确性问题一样。
所谓的忠言逆耳,正是那些推动自己跳出舒适框框的,才是推动自己进步的动力。
当然,这首先就要有认识,这进步,不进步是有多大的区别,到了一定年纪自然会观察周围的人,有心就能观察得到。
【 在 NightElf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就是喜欢听郭德纲,看网小,玩王者荣耀,刷今日头条,
: 围观快手、抖音上的妹子穿黑丝跳舞,
: 你还打算继续教化我们吗?
: ...................
--
FROM 113.46.169.*
1.如果把我随口提到的白鹿原当标杆,认为我是普及名著,那就太狭隘了。这好坏的选择,自然会有标准,一般阅读可以先通过目录了解大概,再试读一段看作者文笔,这些都可以用来当作筛选的判断依据。
2.理不辨不明,其实我也想看到,跟我不同看法的人,会是怎么一个想法,这正面提到问题,就可以正面回答。这动辄就认为我在“教化”,有对立情绪,不时用“我们”来抱团,引用名人的言论当是正确,这些其实都是没有什么交流的价值,看了没法引起思考。
3.其实我说的,也是对我自己想法和逻辑的梳理,这很多时候,辩论,跟人交流,也是一种动力,能让自己的想法更明晰,有条理。--- 当然,不是对情节的互动,而是观念上的互动交流。
好玩,轻松,有意思,其实都是主观的感受,有时过了一个坎,可能想法观念就改变了。沉迷事物其实并不是什么大缺陷,不同人不同阶段都可能存在,关键是适时反思反省,知好坏,这样才能不断改变。别的不说,这开口就要言之有物,有自己的想法。
【 在 Shaoluos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你说的很有道理,还是有营养的小说好。不过看书其实也需要互动才有意思,网文就有这个好处,有时候评论什么的也挺好玩的。要不是因为这个,你也不会来网文版使劲普及名著对不 。。
:
--
修改:preposition FROM 113.46.169.*
FROM 113.4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