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我给个建议--选择有深度的小说文章
你有太多的对立情绪了。不要用“我们”这个词来代替“我”,其实这是一种下意识的不自信。
【 在 NightElf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总是强调正义、正确性,这是你狭隘的表现,因为在书籍的选择上,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喜欢不喜欢,正是所谓的情绪
: 需要跳出条条框框的是你,因为你只能欣赏白鹿原这样的文学,而我们雅俗共赏,任何文学作品都能看得进去,读白鹿原,不觉得高人一等,读网文,也不会感觉卑微
: 反思吧,少年,白鹿原哥哥高中就读了,你才读了10%就来秀优越,都没等到读完再说话,这是多么浮躁和虚荣
: ...................
--
FROM 113.46.169.*
如果选择书籍不同,某些书籍能让你半年之内提高逻辑,思辨和鉴赏能力,有的书可能看5年还是原地踏步,你会有什么选择。
当然,我说这个,前提是有相似的价值观,如果这价值观都不一致,那就没法交流了。
另外,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对立情绪,是你感受到了不安吗? 我可从来没对你个人贬低,只是平和的交流。
【 在 NightElf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总是强调正义、正确性,这是你狭隘的表现,因为在书籍的选择上,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喜欢不喜欢,正是所谓的情绪
: 需要跳出条条框框的是你,因为你只能欣赏白鹿原这样的文学,而我们雅俗共赏,任何文学作品都能看得进去,读白鹿原,不觉得高人一等,读网文,也不会感觉卑微
: 反思吧,少年,白鹿原哥哥高中就读了,你才读了10%就来秀优越,都没等到读完再说话,这是多么浮躁和虚荣
: ...................
--
FROM 113.46.169.*
嗯,单单你这一帖子,给我扣了多少的帽子,你自己意识到了没有?
没见你这样如红卫兵的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的。
你看,我只不过对你的帖子找漏洞而已,一眼就发现这么多。前面提到,其实阅读有选择,能让你感受到更好的娱乐和享受,就如爬山,更高就能看到更好的风景。
【 在 NightElf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为啥要这么狭隘呢?谁说读书就不能为了单纯的娱乐了?
: 要说不安是因为你的语气太像文革时红卫兵给别人扣帽子了
: 或者说太像岳不群了
--
FROM 113.46.169.*
嗯,你觉得,阅读网络小说,跟信仰能等同?
你这逻辑有点混乱了吧。
【 在 NightElf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你先来这个版给别人扣帽子的呀,
: 或者说你这叫踢版
: 就跟跑到基督教的论坛宣传无神论一样
--
FROM 113.46.169.*
除了经历沧桑之外,还要能及时反思的,这才有总结,提高。
其实我这段时间主要搜集整理纪录片的,还有影视作品,基本上看过一部就总结归纳一部,这种阅读,接收外界信息的方式,其实也是需要不断反省,改进的。
如果还能更有天赋,那么就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展现这种阅历,见识。
这有不同的层次感。
【 在 glycine75 的大作中提到: 】
: 前一阵子夜不能寐,想起小时候看的电视剧《黄河东流去》,找来原著看了一遍,电视剧改编颇大,有些印象深刻的情节原著里没有。感觉作者李準和老舍的风格有点像,只有经历过人生沧桑才能举重若轻的描绘苦难流亡的历程。
--
FROM 113.46.169.*
你这属于混沌型的价值观? 分好坏高低,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就是逐步进步过程,这没必要混沌化,否则这跟当年红卫兵的“交白卷”有什么区别? 年岁见长,自然要更能知道好坏高低了。
这文学作品有好坏高低之分,这可是公认的,可不是我要强加就能做到的。
【 在 NightElf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看,你用了更高这个词难道不是把你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别人之上?
: 我觉得不管高矮,多看一些不同的山才能欣赏更多的美景
--
FROM 113.46.169.*
这是你的个人选择,你可以为你的选择辩护。
但是没有必要因此而有太多对立情绪,这跟我个人也没多大关系,难道你能改变文学作品的好坏高低的评价标准? 我只不过是说了几句经验之谈,你太敏感了。
【 在 NightElf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下班了,回家就想轻松一下,不想再动脑筋,这时网文就是比白鹿原更好的选择
:
: :
--
FROM 113.46.169.*
我是实话实说,这没有问题吧。
【 在 NightElf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的言语里贬义和褒义词语色彩太明显,比如说前面你有个帖子就用了“上不了台面”
: :
--
FROM 113.46.169.*
你的思维有点不妥:
我说“xxx上不了台面”,你非要反过来自己补足“你们小圈子里的事”,还拿“大红袍”,“82年拉菲”对比,你说至于吗? 你这是自己树了个靶子。
阅读一些有营养,好的小说,文学作品,在你看来,有那么贵,高不可攀吗? 你这是类比不当。
【 在 NightElf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题是你觉得上得了台面的文学作品对我们毫无意义啊,那是你们一小群人圈子里的事情,我们读小说就是为了消遣
: 就好像,我买了一杯街边的奶茶解渴,你跑过来说:“我建议喝武夷山母树采的大红袍,那才是茶艺的上品,你这个路边的奶茶上不了台面”;
: 或者说我跟朋友撸串喝点二锅头,你跑过来说:“我建议你们喝82年拉菲,那才是好酒,你这个酒上不了台面”
: ...................
--
FROM 113.46.169.*
你说的这些“学科”也没排除在外。请问,你为什么要跟“文学这个圈子”对立起来,这怎么成了“圈子外”?
你说的这些,我目前也在逐步整理,这跟看有深度的小说并不对立。过去几个月,我整理了大概近10T的纪录片资料,内容涉及各个学科,这确实比单纯看文学作品要有意义,对重新构建,调整知识结构很有益处,哪怕不是专业去学习,也有助于阅读,理解和逻辑等素质的提高。
话说这阅读,理解,逻辑,思考深度,思辨等素质,并不是随年纪就自己能增长的,而是要有意识培养,有具体的方法手段去提高的。这也不是必须要是“圈子里”的人才能做到,是不是。
【 在 NightElf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深度的小说”在文学这个圈子以外的作用正在不断减少,对于不搞文学的人群来说,说用处不大也不为过
: 1、首先,记得知乎上有个帖子问,“为什么现在有深度,能反映社会问题,引发大家思考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少”,有个回答说,文学作品用来反映社会问题、思考社会问题的这个属性被专业的细分的学科取代了,有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经济学,这些学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要比文学作品专业得多
: 2、其次,作为思考人生,引以为鉴的作用,文学作品不如史书
: ...................
--
FROM 113.4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