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对比一下窃明与晚明
没记错的话,窃明说的是,长距离可持续行军,骑兵不如人。
马要驼人驼装备。
而一路上没好方法给马补给。
【 在 harryzhao 的大作中提到: 】
: 再补个刀
: 窃明里骑兵比步兵慢
: 以一人双马的骑兵部队为准,彵们的平均行动力只有每天五公里 远低于步兵速度
: ...................
--
FROM 117.136.32.*
这个确实违反常识。
步兵比骑兵快,成吉思汗的蒙古就打不到欧洲了。五胡乱华北伐都能成功。
【 在 harryzhao 的大作中提到: 】
: 再补个刀
: 窃明里骑兵比步兵慢
: 以一人双马的骑兵部队为准,彵们的平均行动力只有每天五公里 远低于步兵速度
: ...................
--
FROM 183.218.173.*
这个就是瑞士长矛兵横扫欧洲的近代步兵战术…
直到火枪大规模上场
【 在 Carlito 的大作中提到: 】
: 什么新式军队,书生YY而已
:
: 他是长枪兵,对方如果也长枪兵且直刺呢,攻击距离吃亏。老想着长枪兵打对方刀盾兵,干脆打对方农民得了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7 Plus」
--
FROM 117.172.46.*
也不全是,能扛起大旗来,说明作者功力深厚。
要不然诸葛粉韩信粉吹的更厉害,也没见黑子们黑的下去。
【 在 liuxueshe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是觉得黑袁的多数是袁粉搞得太过了。
:
--
FROM 117.100.158.*
集体向右半转斜刺?
【 在 demo21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就是瑞士长矛兵横扫欧洲的近代步兵战术…
: 直到火枪大规模上场
:
: ...................
--来自微水木3.5.10@N8P
--
FROM 115.213.84.*
这个是你没看清设定吧。
新式军队靠组织和纪律确实横扫旧军队啊,甚至并不太靠技术。因为新军靠着背后新政治经济体系,可以拉出无数愿意上战场的动员兵,简单训练后在严密组织纪律下完全可以实现稳定的战斗力,也就是对以前久经训练的精兵都能打出看的过去的战损比,对以前涣散的垃圾兵则是碾压。
这样哪怕旧精锐再强,几次消耗以后也补充不上的,对面源源不断的流水线兵团直接就淹没一切了。欧洲近代以后的战争基本就是这规律。
所以枪兵互换黄石早高兴死了,鞑子除了最精锐的那一小撮没有能撑住这个的,而那点精锐敢这么换?
另外两本书里枪阵都是列好阵站稳了慢慢接敌,没有跑过去的。斜刺也不是歪着身子,是先左右转体45度,对本人来说还是直刺,而且随时能转正了身体往前桶。。。
枪阵这东西本来就是前两排比较自由,后排都是把枪放在前排肩上吧。干扰不好说没有,但想一下只对第二排不会太大。因为前三排的枪尖早就在第一排人身体前面了。
骑兵那个是他s13,我看的时候一直默认少乘了个10。。。
【 在 Carlito 的大作中提到: 】
: 什么新式军队,书生YY而已
: 他是长枪兵,对方如果也长枪兵且直刺呢,攻击距离吃亏。老想着长枪兵打对方刀盾兵,干脆打对方农民得了
: 长枪兵快步前冲,接战时斜刺,力道显然不如对方直刺,杀伤力吃亏。这是物理常识或者说走路
假设前排士兵左右空隙均一米,前排斜刺,那么枪杆,手,胳膊都在二排前刺通道上了,干扰的一塌糊涂,脚趾头都想的到。
--
修改:glj FROM 221.221.145.*
FROM 221.221.145.*
有人论证过
500km内,步兵远不如骑兵
1000km外,步兵有把握胜过骑兵
500-1000km,变数较大
【 在 alanju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记错的话,窃明说的是,长距离可持续行军,骑兵不如人。
:
: 马要驼人驼装备。
: ...................
--来自微水木3.5.10@N8P
--
FROM 36.17.168.*
长矛兵快接战时不是站定不动了,要视对方距离要趋前大步还是小步
哪可能目测距离差不多了,就集体站定右转45度。。。以为宅青玩电脑游戏
就说长矛兵前进几十几百米后,阵线不平整,前突的士兵接战了,落后的士兵站定半转这是找死呢?
前排长矛兵阵亡后二排替上,按这打法替补兵也得半转斜刺。肾上腺素飙升都杀红眼的状态,原本二排是直刺,替补之后要求他斜刺,不合理。
【 在 glj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是你没看清设定吧。
: 都枪兵互换他早高兴死了,鞑子那点人敢这么换?
: 另外两本书里枪阵都是列好阵站稳了慢慢接敌,没有跑过去的。斜刺也不是歪着身子,是先左右转体45度,对本人来说还是直刺,而且随时能转正了身体往前桶。。。
: ...................
--来自微水木3.5.10@N8P
--
修改:Carlito FROM 36.17.168.*
FROM 36.17.168.*
对,稍微有一点不同
但核心就是前两排组合的直刺+右刺战术
【 在 Carlito 的大作中提到: 】
: 集体向右半转斜刺?
: 【 在 demo21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这个就是瑞士长矛兵横扫欧洲的近代步兵战术…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7 Plus」
--
FROM 117.172.46.*
有资料链接吗,了解一下实战如何
方阵的核心是长矛兵。使用长矛的士兵都是拥有高度专业技巧的瑞士公民,从儿童时代就开始练习。长矛兵的标准装备是一根12到15英尺的长矛。铁质的矛头很长,大约1英尺,后面还有1英尺左右的护铁。长矛兵也装备短剑用以近战。只有比较富裕的士兵才装备盔甲,而他们都被布置在最前列。长矛兵总是排成方阵作战。方针的正面是4到5排使用长矛的士兵,以间隔1米的距离横向排开,队列宽度视地形而定。在长矛兵背后的是戟兵,在行军中戟兵与长矛兵保持一致而战斗中则通过长矛兵之间的空隙向前,参与近战。方阵的两侧和背后都有3到4排长矛兵,以确保方阵可以向各个方向前进或防御。瑞士人总喜欢把长矛兵编成好几个独立的方阵(至少三个)这样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复杂地形另一方面使得战斗中各个方阵的侧翼都得到保护。战场上单个的长矛兵是完全无助的,结成方阵又成为了远程兵器的好靶子,而且到了复杂地形上长矛兵就显得十分笨拙,这些都说明长矛兵方阵本身不是完美的,瑞士人在14,15世纪的军事胜利主要应归于瑞士一套有效的作战方式。
【 在 demo21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稍微有一点不同
: 但核心就是前两排组合的直刺+右刺战术
:
: ...................
--来自微水木3.5.10@N8P
--
修改:Carlito FROM 36.17.168.*
FROM 36.1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