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对掌门路的评价过于情绪化了
金庸的故事梗概大家都知道了
看书最大的乐趣就没有了
剩下的什么文笔之类的都是调味料了
可有可无
【 在 flytolondon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年轻人看金庸的都不多了吧,这种流行小说肯定会被淘汰掉的,最多文学史里会记载一笔。
--
FROM 117.136.54.*
以前没有那么多东西可看
家里有字的纸都不多
一天等半小时的评书广播
有笑话说有中学生看完了一本 母猪的产后护理
这是有可能发生的
以后就不一样了
这必然会改变普通人的阅读习惯
【 在 feifyer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书第一遍故事梗概重要,第二遍就体现文笔或者说文学性了
: 我觉得一本书好不好,读者愿不愿意看第二遍算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
:
--
FROM 117.136.54.*
再好的电影,去二刷的比例也是指数下降的
现在在电视上追剧都少了,手机追剧急了都拖进度条
小说也逃不出这个规律
市场会教育作者,写什么才好卖才赚钱
说到底以前是信息匮乏,所以才需要发挥已经掌握的数据价值,以后没有这个问题
以前有个人把方便面做了30种做法,有才是有才
但是根本原因是他只有方便面管够
山珍海味有的是,他才不和方便面较劲呢
【 在 feify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是可读物充分供给之后,吸引阅读者读第二遍才更能体现出文学性
: 以前可看的东西匮乏的时候,读第二遍倒是算不上什么
:
--
FROM 117.136.54.*
佛本属于一个流派的开山之作
地位高一点没问题
【 在 EGM 的大作中提到: 】
: 诛仙诞生于那个时代 这个分数情有可原 但真的有多好现在看并不觉得吧?客观说也就是7分水平
: 凡人没看过不评价
: 佛本后半部是神作无异议
: ...................
--
FROM 117.136.54.*
从细节中读出信息,这对读者提了更高的要求
大部分人本身不具备这个能力
具备能力的也未必有这个意愿
所以说什么伏线千里,如果处理不好就是明珠暗投
甚至是反效果
还是因为选择太多,对于大部分人来说
没有死磕一本书的必要
一本书有多少优点不重要,一个缺点就会导致大面积的弃书
【 在 feify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
: 不论小说还是电影,故事情节/画面的猎奇新鲜是一方面,对社会人性的反映是另一方面
: 新开创一个模式或新鲜刺激的情节画面固然能吸引人,但一个模式较为成熟之后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社会人性就是被读者观众认可的另一关键因素了
: ...................
--
FROM 117.136.54.*